“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四川,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新疆、西伯利亚、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和我们开启一次“冬季之约”。

即日起,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将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为你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带你一路追踪候鸟足迹,共赴一场“归来的约定”。

今日坐标:乐山




观鸟人物谱




人物名片

乐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爱鸟摄鸟分会会长 杨追奔

川报观察记者 王博尔

“每年这个时候,都在等它们来,像在等一群老朋友。”每年冬天,杨追奔都会带着自己的“长枪短炮”,到乐山中心城区肖公嘴附近的三江汇流处附近,见一见他的“老朋友”红嘴鸥,“将近十年,从不缺席。”

追:从“练习技术”到“发自内心的热爱”

杨追奔和鸟的缘分,要从他的另一个爱好——摄影说起。“最开始拍鸟只是为了提升摄影技术”,杨追奔说,相比起静态的自然风光,飞翔的鸟儿更考验摄影师的瞬间捕捉能力。

在一次拍摄过程中,杨追奔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红寿带鸟母亲正在喂养窝里的两只雏鸟,但在不远处,一只伯劳鸟正向它们飞来。伯劳鸟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虽然个头小,却生性凶猛,会攻击小型鸟兽。这只伯劳鸟“盯上”了红寿带的两只雏鸟,盘旋两圈后一个猛子扎了下来。此时的杨追奔心里暗叫“坏了”,论“攻击力”,红寿带远不是伯劳的对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红寿带母亲丝毫没有退却,起身飞向了伯劳与它展开撕扯,三两回合下来,竟把伯劳击退,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孩子们。“那一刻我心里很震撼”,杨追奔说,面对比自己凶猛的敌人,鸟儿们放弃了“生存本能”,选择奋不顾身保护自己的孩子,“它们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一点都不比人类弱。”

慢慢地,杨追奔从“摄鸟”变成了“爱鸟”,并在退休后投身鸟类保护事业,做起了“爱鸟行动派”。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多”,杨追奔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朋友在金鹰山庄救助的三只小白鹭。2017年,在金鹰山庄拍摄小白鹭时,杨追奔找到了一窝从树上掉下来的小白鹭雏鸟,由于它们的“父母”已不见踪影,雏鸟们死的死,伤的伤,杨追奔和同事合力救下了3只小白鹭。

“又当爹又当妈”,杨追奔这样形容照顾小白鹭的日子,“每天还要买小鱼喂它们,吃得比我们都好。”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喂养,3只小白鹭成功学会了飞行,并且找到了“大部队”飞向远方。

“最开始它们在外面玩累了还会飞回来休息,直到最后它们一去不回,我知道‘救助’真正成功了”,杨追奔说,对于野生鸟类,最好的保护就是“保持距离”,让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把人类的影响和干预降到最低。

奔:从“热爱”到“终身事业”

为了更好地投身鸟类保护事业,2014年3月,杨追奔和同事们筹谋成立了乐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爱鸟摄鸟分会,他也担任起了会长的职务。

分会的工作紧凑而丰富,除了深入各地研究鸟类生活特征、宣传生态保护外,结合分会摄影的特长,杨追奔还带着大家参与、举办起大大小小的影展。“想要拍好鸟,成本可不小”,杨追奔说,仅今年一年,分会就自费深入摩洛哥、泰国、尼泊尔、云南、内蒙等国内外鸟类聚集地开展创作活动,拍摄了大量珍贵鸟类照片,“通过影像,让更多的人爱鸟,从而自发保护鸟。”

今年四月,杨追奔带领分会会员结合“爱鸟周”活动,放飞了救助的5只草鸮,“我当时就想,我们既有热情,又有专业知识,完全可以帮助政府在鸟类救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行动很快见真章,今年以来,杨追奔带领分会协助市林业局完成野生鸟类统计2次,救助各类鸟类5次,与乐山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在城市绿心悬挂野外鸟巢200余个。

摄鸟护鸟工作是个体力活,也无法从中获得“报酬”,杨追奔却一坚持就是十来年,“我与分会的一百余名工作人员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鸟儿们也是地球村的村民,我们保护的不仅是它们,也是我们自己。”杨追奔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来乐山的越冬候鸟增加,反映的是乐山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好,“这是值得所有乐山人开心和骄傲的事情。”

尽管候鸟要在乐山停留至明年三月,杨追奔依旧有空就去岷江边看看它们,“每年来的候鸟一定和上一年是同一个族群,这就像我们的约定,我和鸟,都不会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