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四川,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新疆、西伯利亚、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和我们开启一次“冬季之约”。


即日起,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将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为你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带你一路追踪候鸟足迹,共赴一场“归来的约定”。

今日坐标:成都



观鸟人物谱




人物名片

成都观鸟会会长 沈尤

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12月10日下午4点,乘坐长沙至成都的火车,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抵达家乡。来不及回家,他又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关于成都青龙湖、龙泉山鸟类调查的会议。

记者对他的采访,在火车运行中、在会议结束后的深夜,见缝插针地进行着。

爱鸟者的行迹

沈尤今年44岁,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他就参与若尔盖湿地保护行动。

一次,沈尤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上发现了观鸟专区,“那时候才知道原来有‘观鸟’这么有趣的事儿。”仿佛被点中了天命,他的周末就变成和朋友们去户外观察野生鸟类。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鸟痴”,他的望远镜拿起便再也放不下。“野生鸟类是自然界中最容易见到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是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指示针和晴雨表。”沈尤说。

为了观察青头潜鸭,沈尤跟踪了9年。那个时间起点是2008年2月27日,在成都新会展附近的无名湖,从偶尔拍到的鸭群里,他和鸟友们发现了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从东北亚到东南亚并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数量明显下降,2008年被确定为濒危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等并列,后又于2012年被列为极危物种。

“我当时在想,青头潜鸭或许会当着我们的面消失。”其状堪忧,其情揪心!从此,沈尤踏上了追踪青头潜鸭的征程。

2013年1月28日,他们再次在成都青龙湖找到一只青头潜鸭。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WWT)推测青头潜鸭全球数量可能已不到500只。

近年来,成都观鸟会和其他民间观鸟组织提交了大量观鸟记录,政府部门也组织了相关的水鸟调查,这些调查中青头潜鸭的记录在开始频繁出现。如隆昌古宇湖、眉山太和、金堂沱江、广汉鸭子河、成都兴隆湖、绵阳涪江,甚至成都大熊猫基地都记录到青头潜鸭。“愿青头潜鸭能在成都找到安居之所,也让鸟人们有鸭可追”,沈尤真心期望。

自2004年正式成立成都观鸟会以来,15年间,观鸟者的数量越来越大,沈尤说:“观鸟不仅能满足个人融入自然、学习知识、获得快乐、身心健康的需要,还能为自然生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我的愿望就是在四川能发展100万观鸟爱好者,等我老了他们能带着我去看鸟。”沈尤觉得自己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文章要写,更多的话要呼吁,“美丽中国,每个人都是行动者。”

生态保护者的情怀

“我正在回成都的火车上。这几天在长沙参加生态环境部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打开生物多样性之门》节目的录制,据说是为明年CBD COP15预热。一共选了12种代表性物种,共录了5期。预计本月底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节目中播出。”

10日下午,沈尤坐在火车上,介绍情况。他所说的“CBD COP15”是指明年下半年将在中国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

这不是沈尤第一次以世界眼光来审视生态环保,也不是他第一次在世界平台“为鸟请命”。

2016年,第六届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沈尤走上演讲台,讲“美丽中国”的经验传播于众。2017年,以成都观鸟会名义申报的“自然保护与乡村发展理念”的实践获得联合国赤道奖提名奖。

“没有绿水青山,怎么可能会有金山银山?”为了破解野生鸟类被频繁捕猎贩卖这一难题,沈尤和志愿者们来到乡间,向当地村民讲述如何发展绿色经济。

“让人们认识鸟类,通过鸟类关注环境,参与到保护环境中去。”今年3月底,他们举办了第六届成都限时观鸟大赛,志愿者们也为一些初级观鸟者准备了自编的《成都150种常见鸟类手册》。

他和志愿者们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带进校园,100多所学校40余万学生先后学习。沈尤团队还举办了“成都自然体验50+”的培训活动,针对中小学老师和社会自然教育从业机构人员以及普通市民进行了环境教育师资培训,以推动行业发展。“让老师将爱护自然、爱护鸟类的理念带到学校的日常教育当中,形成喇叭口效应。”沈尤说。

近几年,沈尤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的工作重点侧重在系统化调查方面。他们对成都平原湿地、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基于大量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提出许多建议,推动了成都市关于湿地保护立法的进程。其中,由市人大代表王学俊采纳提交的《关于尽快制定成都市湿地保护条例议案》成为当年成都市人大的一号议案。

他们还发现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里的游船对野生鸟类造成了干扰,在他们的建议和沟通下,公园减少了游船数量和班次,改变了游船路线……如此举动,不一而足。

2007年以来,成都观鸟会根据在成都开展观鸟活动的实际经验和相关资料,先后编印了三个版本的《成都市区观鸟指南》,对成都市区的观鸟点进行了罗列和介绍。十余年间,成都市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鸟的种类和观鸟点的信息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观鸟护鸟工作有许多的快乐、也有些许的困惑和困难与艰辛,沈尤却一直坚持下来,这让成都观鸟会监事长李爽特别钦佩。“在最艰苦的地区观鸟,沈尤曾持续一周没刷牙没洗脸,在山上开展调研。”李爽说。靠着这种对观鸟护鸟的拼劲,沈尤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目前,成都观鸟会正式会员近200人,也是内地少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观鸟社团,并已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观鸟组织之一,观鸟四川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本土传承。更为可喜的是,据沈尤推测,全四川有自主观鸟行为的人在5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