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洪瑜 罗敏 

金秋时节,稻田飘香。9月13日下午,“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2021年中省主流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广汉市。广汉市成片的水稻陆续成熟,放眼望去,金色的稻田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一站式”服务促川粮油高效发展

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展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这里的功能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业机械展示、销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接洽;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等。

“农户来到这个中心,便能‘一站式’找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服务方式。”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心主任张辉彬介绍,目前,中化农业集团、吉隆达集团、吉峰农机等大型涉农企业入驻中心,其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杨萍是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的监事长,是土生土长的连山镇人,1998年,高中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她,回乡时看见家乡农业发展前景不错,毅然选择返乡发展。

2018年,杨萍流转土地达到了1600亩,承接的水稻代育代插面积超过了1万亩,2021年更是突破至2万亩,植保服务面积超6万亩,服务区域也由德阳市延伸到了成都市、绵阳市、乐山市等,代育代插服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让机手增收,依托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惠民农机合作社还时常培训机手,杨萍说:“培养多技能的机手,能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生产环节中,多的时候能增收3万元。”

如今,在综合服务中心的支撑下,广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稻菜基地4万亩、水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水稻、小麦、油菜多次创全省单产纪录,在全省现代农业“10+3”体系川粮油主产区中走在前列。

“五良”融合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离中心不远,是乐丰家庭农场,由年轻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冷辑龙创办于2013年,经营土地480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和农机服务,是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的典型。

为了提高农场效益,冷辑龙着手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依托粮食园区内专家大院,农场选用川麦104、“晶两优”“C两优系列”等新品种,实现粮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相比普通种植户,农场亩产提高6%,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应用测土配方、侧深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水稻暗化育秧等技术组合,提高土壤肥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农场年节约肥料、农药等生产性成本3.7万元。

农场还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整理田型,培肥地力;运用植保无人机、折叠式起浆机等农机实现播种、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冷辑龙能安心发展农场,离不开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的支持。

该联盟是2020年11月经广汉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由广汉市农业农村局主管的以家庭农场为主,小麦和水稻专家大院、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方参与,自愿结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提供农事、营销、金融、培训、信息等五大服务,第一期吸纳会员168个。

“我们教学设备齐全,还会定期组织农业专业培训。通过承办农业专题展会、形式多样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合作沟通。”家庭联盟综合党委书记包慧娟说,联盟是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金黄的稻田间,广汉市副市长梁筱萍接受采风团的采访,她表示,广汉市一直以来坚持以一流的理念、质量、效益和技术来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下一步将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开栏语

“10+3”,全称“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10,即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十大优势特色产业;3,即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


这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是四川在全国发展基础好、竞争能力强、前景空间大的重点产业。三个先导性支撑产业,则是四川着眼于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的角度考虑而确定。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发展“10+3”产业体系,是四川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而确立的产业实践之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启之年,“10+3”产业在基层有哪些新脉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哪些新作用?收获了哪些新经验?


硕果累累的九月,省农业农村厅启动“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中省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十余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走进乡村,选定8个有代表性的县(市)为观察点,以小切口、大视野,一线见证和记录基层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的鲜活场景。


四川农村日报作为采风活动的承办媒体,特推出 “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系列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