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黔南州政协副主席,曾长期担任县长的张加春所著《县长这个官》一书。

在书中,张加春讲述了县长如何决策,如何融资,如何跑项目,如何把握政策,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与县委书记的关系。

全文阅读:

县长自述:这样处理好与县委书记的关系

县长是县里的二把手,其工作既与县委书记不同,也与其他副职有明显差异。如何当好县长?以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一谈体会。

要将想法付诸实践,

就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

县长在县政府是一把手,在县委却是二把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县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县委副书记身份,即自己是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干部到一地上任之初,通常都会到基层走访调研。听听退休领导对本地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发展思路。新任县委书记和新任县长的区别在于,县委书记可根据自己的想法,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或者借助县里召开的会议,谈当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但县长却不能,要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需要与县委书记沟通,得到县委班子的认同。这是需要工作智慧和技巧的。

要捕捉与县委书记沟通的时机。可从会谈中,贯彻上级会议、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精神中去寻找。平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碰面,自然会谈到工作,不妨借助某个话题引出你的思路和想法,在潜移默化中与县委书记沟通。又如,上级一份重要文件提到的工作正好与你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顺势把你的思路想法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处理好县政府常务会与县委常委会的关系。如农业问题,上报一般要经过政府办副主任、分管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县长。如果问题突出和重要,由政府常务会来确定,但上会前需向县委书记报告一下,听取他的意见。会后,视情况上报县委常委会研究,或按程序送分管副县长和部门解决。实际工作中,什么样的议题归什么会议研究不太好把握。我的体会是,县委明确要求要做的工作、需要政府落实且经费较小的,就由政府研究解决 ;县委还没有要求要做的工作,且事情大经费多的, 就报县委研究解决。

要制定好规划。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县长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的最好途径之一。在起草报告时可以把你的思路和想法写进去,然后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再到县委常委会研究,最后提交县人大表决通过。其他工作规划也如此。不过,随着事物的发展,规划可能出现变化。这时,县长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新想法,避免产生冲突。

不过,提出新思路之前,必须对全县情况有准确把握。要多听取分管领导、人大政协领导及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以便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切合实际。同时, 县长要善于处理往届政府的工作问题,要善于延续上届的思路,加以完善、丰富并创新。

善于“战斗”,

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县长要懂政策。与县委书记不同,县长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在工作中一听到冲锋号, 就要拎起枪往前冲。但往前冲首先要排雷。这个雷就是政策,县长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文件、领导讲话中找出政策,并结合当前环境和县里实际认真研判。在工作上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变通的,都要心中有数,再作出决策。

还要跟踪好政策。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政策大多都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央和省战略部署制定的。有的政策不会变,有的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县长得有鹰一样的眼,时时盯紧发展政策,抓住政策的空窗期,争分夺秒让政策在县里落地。例如, 有一年我们县里要改造公路,但拿不出钱和抵押物。一筹莫展时,听说政府可用信誉作担保,解决了贷款问题。事后不久,这一政策就没有了。如果当时不抓住时机,好政策就可能失之交臂了。

任何一个地方,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县长要勇于担当,善于处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

例如,建设某高速公路的时候,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分为正线补偿和便道补偿。正线补偿全线没有什么区别,少部分人的诉求主要是便道的补偿。省里认为便道是临时占建,高速公路修通后,便道可以当村组公路使用,规定便道作为通村通组公路来执行。也就是说,省里只补助修便道的路,占用村民田地山林由县乡村自行协调解决,修建通组公路由群众自行协调解决。县里向上争取,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在征地拆迁中,少数村民不愿意配合政府,与一些没有律师证的民间人士联合多次到县里反映。工作队反复解释政策,强调政策的底线,如果家里有困难可以从其他渠道申请。突然一天,100 多个被征地村民到县政府上访,要求按照他们的意见补偿。同时,还有七八个人直接去上级上访。这些村民想通过向政府施压,获得最大的利益。我得到消息后,一边立马派出干部赶到上级;一边和分管副县长以及政法委书记,在会议室与 10 多个村民代表交流,做思想工作。但谈判始终没有效果,并不断受到村民威胁。这样的事,一般总是有几个领头的。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有人有刑事案件在身,于是依法抓捕这个人,并查清了多个与该案相关的人的底细,形成了威慑。整个过程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终冲突归于平静。

处置大型突发事件,我的经验是分管副县长能够处理的就由他去处理,不能处理的我才出面。而哪个副县长去,也可以看具体的情况和谁最有优势化解。县里的大姓氏有潘、韦、杨、张、覃等,我常指定能和这些大姓氏达成共识的领导干部去负责。潘氏家族那个寨子出问题,我就让潘姓领导去。这些人往往在家族中具有一定威望,又懂得方言,能与群众拉近距离, 可以迅速控制事态。

作为县长,面对突发事件,分管部门能处理的,县长就不要出面 ;下级不能处置的, 县长就一定要亲临现场处置。县长在处置大型突发事件时必须担起责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只要他支持你就足够了。至于警力不要轻易使用。因为警力一旦出现,代表事情已到了一个沸点,稍不慎不但不能控制事态,往往还会激化矛盾。处理这种事件要及时准确,还要讲以人为本、依法依规。

将心比心是理解,

更是关爱

县长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上级领导、上级部门、四大班子领导,还有同事、客商、下属、群众等等。在这些关系中,和县委书记的关系最为重要。作为县长,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县委书记的支持。县级领导班子如果缺乏合力,往往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个人之间关系不和谐造成的。

县长怎样和县委书记处理好关系?我在与几任县委书记多年来的合作中深有体会。

首先要公正无私、胸襟开阔。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县长一旦考虑个人因素,一旦偏了心或有了私心杂念,就会想方设法公权私用。县委书记知道了就会制止,或者当面不说背后说,或者制止了你不听,久而久之矛盾就出现了。反之,如果县委书记也这样做,那矛盾亦然。

其次是彼此包容、换位思考。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乃至研究问题,有看法有建议都正常, 要将心比心,理解至上。这既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不要遇事动不动就冲突、埋怨、指责。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

最后要相互尊重、经常沟通。尊重是前提, 在县委,县委书记是班长,该请示的问题就请示,该汇报的工作就汇报。县长要知道,你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书记的支持,工作才推进得快、做得好。县长工作千头万绪,有明确规定的事就按程序去做,而容易出现矛盾的往往是在没有规定的事情上,来得突然让你没有时间按程序研究决定,就需要与县委书记及时沟通,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