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周末管理层再次祭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利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发布施行,《指引》对MOM产品定义、运作模式、参与主体资质要求、投资运作、内控及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


很多人不知道MOM是什么意思?MOM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模式,就是让最顶尖的专业人士来管理资产,而自身则通过动态地跟踪、监督、管理他们,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来收获利益。


简而言之,MOM就是找最优秀的投顾组成团队、分配资金、操盘投资,既发挥团队力量,又不限制个人风格。


MOM的创立者是美国罗素公司,目前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550亿美元,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现在,美国MOM模式管理基金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超过40%。MOM模式的优势是对于大资金来说的,只要能选到好的“投资管家”,就可以实现资产最优化配置,并适度分散投资,既分散了风险也平滑了收益。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投资模式让人应接不暇,而且一般人理解不了。比如基金中的基金FOF,就是在基金中选基金,和MOM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FOF属于被动投资一揽子基金,你无法控制基金的投资。而MOM相当于找一个优秀的管家帮你管理一大笔资金,这笔资金不局限于股票基金,还可以是债券和其它产品,而且你可以有发言权。


管理层推出MOM,一是对接国际惯例,因为全球很多基金都属于MOM模式;二是为大资金提供更合适的投资渠道,FOF只能买基金,如果大资金要搞分散投资,又必须开设很多单独账户,而MOM就是给他们找一个优秀的“投资管家”,帮他们一揽子分散投资。


所以说,MOM应该是对接大资金的,对于投资意愿不强的大资金来说,有了MOM,自己省了不少麻烦,投资意愿也就增强了。关键是有大资金愿意对接MOM。美国MOM发展得很好,是与美国整个投资氛围有关的,企业年金、家庭投资等都需要出口,而不是单纯的储蓄。


但在中国不同,家庭储蓄率很高,投资意愿却很低,有投资意愿的多半自己炒股或买基金,而企业因为投资渠道不畅投资风险很高,也似乎难以与MOM对接。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MOM将为市场带来万亿增量资金,其实应该是一个理想状态。


那么,这些潜在“资金援军”主要有哪些呢?MOM能对接的,应该是体量大、有投资需求但风险要求也比较高的资金,社保现在基本都拿给了公募基金打理,剩下的应该就是企业年金、银行理财资金和部分从P2P中溢出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有一定的收益率需求。


这里面,能直接连通资本市场的,应该是数十万亿理财产品,现在各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纷纷开业,而且可以直接投资股市,但要它们全部投入股市也不现实,毕竟风险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引入MOM机制,让数十万亿理财资金通过MOM分散投资,其中一部分也能流入股市,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利好,比这些资金一直踌躇不前要好得多。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无论是FOF还是MOM,关键是预期市场要有比较清晰的收益率,也就是说投资的预期要比较明确。如果预期不明确,渠道建得再好也没用,就像高速公路修了一百条,但没车上路,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