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贤 川报观察记者 李丹

"川农大的113年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兴农史、爱国史。"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为新生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学校的历史,给大家带来一堂特别的思政课。近年来,四川农大致力于钩沉历史,结合现实,依托学校校本资源,突出兴农强农爱国情怀,打造出一条特色思政路。

挖掘红色基因:丰富思政素材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11月14日,正值江竹筠烈士就义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四川农大资源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的同学在聆听江姐故事后,全体起立,深情朗诵起江竹筠烈士的难友们为她创作的诗歌。“我们正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课堂上讲述校友江姐的英雄事迹,感觉离我们很近,对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新中国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更能深切体会。”自然地理专业王健衡同学说。

这是学校积极挖掘红色基因,丰富思政素材的一个缩影。学校先后整理完善江姐、王右木、张大成、等十位英烈校友的故事,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中层单位党课、思修课等渠道,开展川农革命英烈专题讲座,让英烈事迹成为最佳爱国教育蓝本。开通了英烈校友纪念网,举行了川农英烈微视频大赛,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讲好英烈故事,传承爱国情怀。

植入海归元素:激发爱国情感

在开学的迎新晚会上,一个特殊的节目引爆全场的热情。辞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回到母校川农工作的杨明耀教授和其他曾留学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归国教授,走上舞台,深情倾述对共和国的依恋之情,“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海归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用文艺的方式传递爱国情,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海归一直是四川农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世纪末,85%的归国奇迹成为“川农大精神”中“爱国”一词的生动注脚,进入新世纪,不少杰出海归教师的加盟,为学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这所西部农业高校得以崛起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学校不断活用海归元素,通过海归讲坛、人物专访、话剧等多种方式展示海归风采,彰显川农人一脉相承的报国情怀。

讲好榜样故事:强化思政实践

10月30日,荣获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来自四川农大农林经济管理2018级的周蕊站上“川农青年说”讲台,与500多名同学分享了自己与患渐冻症舅舅相依相守的故事。

“川农青年说”是学校团委新推出的一个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勇敢站上讲台,用最独特的经历、最感人的事迹、最精彩的演绎,传递出川农青年的青年正能量和家国情怀。迄今,学校首个登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分享中国教育公益经验的李佳聪同学,在新疆和田支教被孩子们亲切誉为“罗爸爸”的罗磊同学等相继登上讲坛,与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在林学院一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分享会上,伍六斤同学分享了暑期到凉山州木里县林业局参加社会实践的感悟,他是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班的一员,毕业后,会回到家乡木里县成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通过社会实践,我感受到作为林业工作者的自豪,不仅能够守护青山绿水,还能通过自己所学帮助家乡脱贫。”

讲好身边榜样的故事,这是学校强化思政实践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开展“优秀学生进课堂”活动,邀请国庆赴天安门观礼的李仕贵、卢艳丽、高淑桃三位老师做专题分享报告,举办兽医学黄大年教师团队报告会、优秀学生标兵巡讲会等多种形式,讲好身边榜样的故事,让他们成为最生动、最鲜活、最有力的教育素材,让思政教育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心灵,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