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历史永恒的凝固

☛ 陈鹏 老照片制作

知 道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至1919年间在中国期间,先后共拍摄了5000多幅有关中国的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


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得益于美国杜克大学的鲁宾斯坦图书馆的数据库,我们可以一睹百年前成都人的生活片段,感受这一百年来的变与不变。


作为数码作色技术的应用者、实践者,四川日报视觉中心有幸为甘博在100年前拍摄的黑白老照片上色,我们希望能通过对历史影像的主观理解,用鲜艳的颜色还原经典,并致敬那些终生致力于影像记录先行者。

峡谷 Gorge,拍摄地:四川灌县(1917-1919)

峡谷 Gorge,拍摄地:四川灌县(1917-1919)


灌县廊桥,拍摄地:四川灌县(1917-1919)


灌县离堆,拍摄地:四川灌县(1917-1919)


岷江上的吊桥,拍摄地:四川灌县(1917-1919)

三角木桩,拍摄地:四川都江堰市  灌县(1917-1919)

 

 横跨岷江的百年灌县南桥

☛ 老图片作者: 西德尼·戴维·甘博 | 谭曦 文


都江堰宝瓶口下游数百米处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横跨岷江。大桥赤柱朱槛,桥头重檐彩塑的珍禽奇兽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是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桥廊内壁上精工绘有多幅精美壁画和书法作品,梁柱上的楹联更是多达34幅,这就是都江堰著名的南桥。1917年美国人甘博也来到了南桥,他定格的这一画面得以让我们一睹灌县南桥的百年前的风采。

“灌城之南,离堆之下,有桥嶷然”,说的就是南桥,它原名普济桥,距老灌县城南门百余步俗称南桥。登桥可望西岭雪峰、离堆锁峡、宝瓶飞波等壮丽景色,从古至今都是一著名景点。

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记载,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时李冰就在江上建了七座桥。但由于岷江洪水泛滥,内江江水湍急,桥梁常被冲毁,没什么古桥遗留至今。灌县距离成都仅仅几十公里,在古代是战略要地,兵家常以岷江作天然屏障,一遇战事就拆毁桥梁。桥断后,行人无法通达南郊,故有“灌县出南门—无路”的俚语。

史书记载将南桥建成廊桥是在清代光绪初年。据清《普济桥碑》记载:1878年冬,建成了一座由石柱支撑、丰楹斗拱、上盖小青瓦的廊桥“容三轨焉(一轨合八市尺)”。关于普济桥的兴建以及经费来源相传有以下三种记载。一种说法是在光绪初年,丁宝桢大修都江堰,工峻余银二千余两,粟百斛,以此峻余修建了普济桥。另一种说法是在光绪戊寅冬,由灌县县令陆葆德修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南桥的修建得力于吴烈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在成都展开毗河战争,殃及灌县。当时驻灌县的二十九军军长邓锡侯为阻止刘文辉的进攻,将灌县境内的柏条河一线桥梁全部拆毁,南桥中洞也被拆除,灌县南门外再次无路。

战后修复南桥,增建“寨门”,白天开放,至晚关闭。岷水暴发,漂木堵塞桥洞,南桥被毁,随后由岷江水运处重建,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正式更名为南桥。60年代期桥身再次遭受破坏。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重建了南桥,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换了琉璃瓦,桥身也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2008年大桥毁于地震,现在游人如织的南桥是2009年重建的。


老照片征集活动:


每一张老照片,记录着过去的印记与回忆,

每一幅照片的背后,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光影。

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下了你、我、他难忘的人难忘的事,画面中承载着的可能是某个幸福与感动的瞬间,某段艰难的岁月,某些已经消逝的珍贵的景与物......


征集要求:


1、每张图片精度不小于300DPI,大小不小于800K;

2、图片只限80年代前以前黑白老照片;

3、图片内容人物、场景皆可;


来稿请传QQ:428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