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去年年底在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落成的杜甫千诗碑,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12月4日下午,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的“杜甫千诗碑项目成果巡展(杭州站)”开幕式暨研讨会,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成功举行。100多位当代书法名家的杜诗作品,吸引了各地书法爱好者,而以千诗碑项目衍生的文创产品,也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了沈鹏、张海、苏士澍、陈振濂、孙晓云、何应辉、金鉴才、鲍贤伦、戴跃、何开鑫、洪厚甜等在内的100余位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它们均为“杜甫千诗碑”项目所征集的当代杜诗书法作品。他们书写的杜诗,是杜甫在人生各个阶段创作的诗篇,书体包含真草篆隶行,多体兼备。这些书法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人文气息高雅,艺术内涵丰富。展览期间,观众既可以欣赏到不同书体的独特美感,又可以品读“诗圣”不同时期作品的鲜明风格,可谓一场书法艺术与诗歌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会贯通。

伴随展览的举行,从“杜甫千诗碑项目”衍生的文创产品----书法T恤、钥匙扣、帆布包、笔袋、胶带、便签等也一一亮相,传递出杜甫草堂博物馆“传承文化、创意生活”的文创理念。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杜甫千诗碑项目成果巡展(杭州站)”专题研讨会,二十余位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杜诗精神、书法传承、文物保护、园林建设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杜甫千诗碑项目”及此次巡展的意义。

据介绍,杜甫与浙江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旅。此行由江宁东下抵苏州,由苏州一路东南行,转杭州,渡钱塘江,登萧山西陵故驿楼,东南行到越州(绍兴),向南直到台州。吴越的历史掌故和风物形胜,滋润着他那颗年轻而烂漫的诗心。虽然在杭州驻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较为明晰的一点是,杜甫的吴越之游丰富了浙东唐诗之路的内涵,对他的诗歌创作和人生经历产生了重要影响。“杜甫千诗碑项目成果巡展(杭州站)”的举办,也旨在促进成都和杭州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传承杜甫诗歌精神,讲好成都故事,发出成都声音,创新发展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