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展示自己独立制作的精美藏陶精品。

川报观察记者 尹钢 摄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口,在飞转的泥坯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在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棚村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 泽郎斯加正在精致的陶器原型上修坯。泽郎斯加和传习所18名学员,都来自于壤塘县贫困牧民家庭,经过六年的传承学习和进修,他们在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已熟练系统地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烧制等综合技艺,并完成了德育、藏文、汉语、数学、电子商务、藏汉文书法、基础绘画等课程培训。2019年8月,泽郎斯加和一起学习藏陶制作的小伙伴们,成为全县首批年轻的藏陶非遗传承人,大部分学员获得县美术大师的称号,他们独立制作的藏陶工艺品在国内获奖并远销海内外。

壤塘县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扶贫,按照“非遗+扶贫”思路,采取“政府扶持、传承人自主创办”方式,鼓励扶持传承人积极创办传习所,每年投入100万元资金用于非遗传习所建设。目前该县已建立传习所26个,涵盖藏陶、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等非遗文化项目。如今,该县从事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工作近两千人,很多快被遗忘的民间艺术又重新得到恢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自牧民家庭的学员们在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已熟练系统地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烧制等综合技艺。

 泽郎斯加正在精致的陶器原型上修坯。 

冬日的阳光在飞转的泥坯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学员刻苦学习拉坯的技艺。

学员们在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已熟练系统地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烧制等综合技艺。学员们相互切磋藏陶制作工艺。

泽郎斯加和一起学习藏陶制作的秀珍吉、拉尕卓玛、卡木措、扎西热旦、松登、仁初、索南布等小伙伴,成为全县首批年轻的藏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