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华

当代影视媒介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捷、生动多维,它是以具体直观的感性情态进入千家万户的。因此,影视每每代表社会在精神文化上的导向,具有示范性,被认为是民族共同价值的象征和体现。影视媒介一旦传递出消极、庸俗甚至负能量的观念、心理和行为,其对社会造成的污染会十分可怕,其影响也会十分深远。普通大众欣赏电影、电视艺术,大多为满足对故事无穷无尽的渴望,寻求视觉娱乐是普遍心态,而其时他们精神上的“防线”往往较为薄弱,这使不良影视会在观众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巨大的“杀伤力”。也正因为如此,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可谓正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主导的时代,影像艺术是整个社会艺术消费的热点之一,占据了人们大量闲暇的时间。由此,如果忽视影视批评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就曾说过:“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如何运用电视,却是人类智慧的更大考验。”影视批评关注的正是如何正确地运用影视,它发掘发现的是影视媒介和作品的价值感和美学蕴含。我们确认批评的意义,拓展批评的视野,创造浓郁的批评氛围,都是为了叩问创作的真谛,询唤作品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把影视批评视为指导影视创作的“创作”,并不为过。著名的日内瓦学派批评家乔治·布莱就强调:批评不是“立此存照式的记录”,不是“居高临下的裁断”,而是参与,是不怀成见地“投入作品的世界”,实现批评家“与诗人的精神历程相遇合”。批评在引领创作中凸显着自身的作用,同时也在更高的境界上强化影视艺术的魅力。正因为如此,影视批评对影视创作价值感和美学蕴含的询唤,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关于影视批评的观念,还存在较大误区。影视批评不仅极其缺乏,常常淹没在廉价的慨叹声中,而且已有的批评也有很多是“影视评介”“热点话题”“明星追踪”等等,或者是那种完全不“带电”的所谓“文化批评”。有的时候,批评成了“复述剧情”一类的“媒介闲话”和随意演绎自己形而上的文化见解的大拼盘。至于某些没有深入作品内部、千篇一律的“主题+人物+艺术特色”的“学术分析”,不仅起不到引导创作和鉴赏的作用,相反,成为一批质量不高的影视作品招摇过市的保护伞,成为影视界渲染“太平无事”的黄幡。

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和影视发展要求。应当承认:科学的影视批评是有难度的。这是因为影视批评所要触及的是包含丰富社会历史文化内容的产品,人物和情节的索引需要哲学认知和厚实的知识积淀,需要对艺术演变规律和其当代呈现具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和把握,而影视所表现的运动的视觉影像稍纵即逝,受众又是观念不同、趣味各异、心理习惯相去甚远的大众群体。特别是影视批评多以文字形式去审视、剖析和表述千变万化的流动的视听镜像,而且,它与影视作品常常是不同步的,表现为预置和回哺性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非视像化、后置性、边缘性,决定了影视批评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无法和创造银幕、荧屏神话的大导演、大摄影师那些“神来之笔”相比,它本身“费力不讨好”其实也不言而喻。

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影视批评在“为什么批评”和“怎样批评”中迷失久矣。当批评被当作“吹鼓手”,纵容庸俗影视作品泛滥,鼓励粗制滥造和追名逐利,影视批评便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品格;当批评成为工具,维护某些“圈子”和小团体成员的利益,影视批评便堕落为思想钳制的帮凶;当批评以“适应”为己任,一味迁就观众落后的心理与趣味,惟观众之命是从,影视批评便可悲地成为了庸众的仆从。

科学概念的影视批评艺术是真正高尚的事业。它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从整体视点上,以影视欣赏的手段对影视作品予以透视过滤,把有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捕捉、鼓励新的探索和思考,排斥不利因素对影视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影视批评家用心灵感受影视形象丰富的内涵,以睿智的头脑深入认识和解剖影视形象的特点和社会文化意义,考察影视作品的艺术突破,把握其思想艺术追求的成败得失。由此全面提高观众的人格境界、审美眼光,发展其判断力、思考力,建立观众现代艺术情趣的健康集合。

由此可见,着眼于价值感和美学蕴含的影视批评,既包括阐释、补充、演绎,也包括发掘、揭示、创造;既体现为认识——根据题材、风格、表现方式,描述和分析影视作品的社会人生意蕴、影视语言艺术的特色,也体现为评价——从影视本身对生活把握的方式和深度,从影像本身的构成、意义及其历史性,估量影视创作者的社会理念、哲学意识和美学追求;既内含着对艺术直觉状态的影视创作的点拨、指导,使其超越平凡,走向卓越,又从专家的视角上,对普通观众的欣赏活动给予理性影响,令其在某些受色情、暴力污染及浅薄无聊之作前戛然止步,而向那些崇尚人类理性的杰作致以敬礼。

因此,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上,科学的注重价值感的影视批评需要大力询唤。这种影视批评不应当被视为一般的“评论”,它应当更深刻、更自觉;它也不应当被简化、俗化为“热点话题”“片场花絮”“影视快餐店”等等,它应当更凝重、更切实、更具批评个性。总之,由影像文化的特征所决定,新时代的影视批评必须是真正超越的批评,它要站在科学和艺术双重的立场上,以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双重方式,通过宏观把握和微观考察,对影视创作、影视媒介生态和进展、公众心理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力求扣住影视艺术涌动演变的脉络,为影视艺术与人类理想的充分和谐贡献智慧。只有这样,影视批评才会真正为人们所喜爱,成为影视艺术健康发展的推进器。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如何利用影视艺术讲述中国故事,勾画大千世界的缤纷,发掘社会人生的真谛,塑造民族文化的真品格和大气派,影视批评确实是大有作为的。

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处在剧烈变革中,视觉文化正一波又一波地涌动着创意发展的激情,画面映照着现代化巍峨的身影,也使不倦奋斗的人类得以栖息躁动不安的心灵。历史呼唤富有价值意识的影视批评。我们坚信:在科学而富有内蕴的影视批评引导和护卫下,当代民族影视会更卓越、更好看!

(作者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教授)

据《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