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范围收集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我国手机网民常常陷入两难选择,一方面,工作、生活已对各类APP形成严重依赖,另一方面,又担心个人信息被APP窃取,隐私无法得到保护。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再度出手,向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等行为启动新一轮监督检查和规范整治。使用一款APP,首先要登记个人信息,然后再同意它的一系列条款,否则不让使用……还有比这更霸道的事吗?登记身份证、地址、电话号码,乃至银行卡号、名下房产信息等等,比户籍警察管得都多,谁给APP这么大的权力?

对于我们使用APP的实际情况来说,适度登记一些个人信息、开放一些权限是可以的。比如,使用购物和外卖APP,可以登记地址和电话;使用支付和金融APP,可以登记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使用拍照和摄影APP,可以同意访问手机摄像头;使用地图APP,可以同意开放定位权限……总之,要做到提出的要求符合APP的功能要求,这些都是合理的要求和必要的程序。

除此之外,为什么要提出一些过界踩线的要求呢?使用购物APP和外卖APP,为什么要访问人家的摄像头呢;使用地图APP,为什么要知道人家的银行卡信息呢;使用和金融APP,为什么要知道人家的通讯录呢;使用拍照和摄影APP,为什么要知道人家电话呢……总之,非礼勿视、非礼勿问,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不该要求的就不要提,就算是一个APP也应该恪守本分。

其实,也不是不让这些个APP掌握信息,关键是你保护不好这些信息,甚至就是心怀不轨地谋取这些信息。要知道,人们常见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恶意注册账号等一系列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源头,就是来自于这些信息。这样信息的泄露,不仅对个人的人身财产造成威胁,也会对企业组织的生存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危害可谓全面多方位的。因此,明确APP的行为边界,重拳出击APP越线行为,是一项迫在眉睫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此举不仅有针对性地对App违规行为予以治理,也是对信息技术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一种平衡,让有用的信息有限地使用于有效的科学技术之中。唯有如此,才能让APP们有自知之明、不再“膨胀”地“客串”户籍警察,也让广大APP用户拥有更加安全舒适的移动端体验环境。(执笔: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