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

9月2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题新闻通气会。为何查?查什么?怎么查?通气会上,省减灾中心副主任、省普查办业务组组长李涌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国家着眼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四川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历来多发频发,抓好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此次普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即: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和隐患,查明各个区域的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把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规律。”李涌波说,“以往各部门单灾种的普查比较多,此次普查重点在于综合,将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形成调查、评估、区划和管理的全链条调查;首次实现致灾因子部门和承灾体部门数据的有机结合;首次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区划和评估。”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对各地自然灾害风险的一次全面“体检”,“检查”后还要对“体检报告”作评估、应用好成果。据介绍,四川共分三个环节推进普查工作:一是试点,二是全面铺开调查,三是评估与区划。2020年为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主要开展调查类任务,2022年主要开展评估与区划类任务。目前金堂、芦山、康定3个试点县(市)已按要求如期完成调查任务,今年年底前全省将做好普查调查工作。

李涌波表示,从调查内容看,涵盖了致灾因子、承灾体、重点隐患、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等5大类,“普查工作完成后,还将在县域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成果并予以应用,对当地来说,这是一本清楚的帐,对于其提升总体安全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