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观察记者  刘佳利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英县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奏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强音”。

11月13日,天刚蒙蒙亮,大英县玉峰镇智平村贫困户李洋泰夫妇就起床,像往常一样做起了藤编椅子。“一天编四五把,一个月就能从扶贫车间领到2000元以上工资。”说起扶贫车间,李洋泰满脸笑意,“家里就能‘上班’,有了这个‘金饭碗’,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老李口中的“金饭碗”——就业扶贫示范车间,由“社区+园区”联建、企业帮扶“打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各单位“塑形”,最终“铸造而成”。

企业参与

社会各界全面发力

“这条组道修好后,我们出行就更方便了!”看着通组水泥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大英县河边镇兰泥村贫困户陈周义满心欢喜,“多亏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路通了,我们的优质农产品也能卖得更远了。”

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了解到兰泥村4.3公里组道未通水泥路,捐资180万元,支持该村新建组道路,道路建成后将惠及该村及周边村组1400余人出行。

像国家烟草专卖局这样的爱心企业,大英还有很多。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从繁华都市到广袤农村,广大爱心企业、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资料显示,各爱心企业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0个,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解决贫困户就业28人,捐赠资金、物资和项目等213.96万元。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次,直接受益650余人。不仅如此,国奶扶贫项目、盛元阳光·健康饮水工程、“七彩童年梦”脑瘫儿童康复行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

平台支撑

拓展渠道巧妙借力

截至2018年底,大英县累计实现了2.96万贫困人口脱贫、3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的阶段性目标,剩下的多为“插花式”贫困,因病因残贫困群众多,攻坚难度增大,工作方式必须创新。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无疑给大英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带来了新思路。

“感谢中国社会扶贫网,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压力!”大英县蓬莱镇柏岭村贫困户李小军,在村第一书记高平的帮助下,把父亲患癌需资金进行手术治疗的心愿挂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得到爱心人士踊跃捐款。

李小军口中的“中国社会扶贫网”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搭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扶贫信用建设”的社会扶贫公益平台。大英高度重视平台推广工作,截至今年10月,14515名贫困群众全部注册,4515名爱心人士注册,捐赠款物对接成功率达79.4%。

大英县探索“以购助扶”消费扶贫模式,以QQ/微信超市、便民服务店、临时小集市、电商网点等为载体,实现“需求”与“资源”对接,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以购助扶”活动120余次,购买贫困户、非贫困户农副产品75万余元,激发了群众自主致富积极性。

众志成城,滴水成河。打赢脱贫攻坚战,众志成城奔小康,大英儿女携起手来、再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