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一张号称人贩子“梅姨”的最新画像,引来全网转发。然而,公安部很快辟谣,这个“梅姨”并非官方画像,甚至连梅姨到底存不存在,长什么样,都暂无其他证据印证。随后多家媒体报道指出,这一画像是由画像专家、退休警官林宇辉所绘制,新画像完成后,被拐儿童家属很着急,找人用电脑合成了彩色照片并直接向社会发布。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在看到彩色版后,随即转发寻人。

全网助力,人心可贵。从家属寻人,到退休警官绘图,再到民间寻人互助平台CCSER转发,最后引发全网总动员,支撑这个谣言的,是金子一般宝贵的社会正义感。这场网络情感动员,展现了广大网友的朴素正义,也展现了网络的强大能量。都搭把手转发,确实能对犯罪分子产生震慑,而CCSER过去发布被拐儿童AI合成影像,也确实有找到人的多起成功案例。从这个角度说,谣言虽不好,但也有正向意义。

但网络情感动员的副作用必须引起警惕:网络传播一旦涉及情感情绪,动员能力会增强,但网民传播时却很容易忽略事实。尤其在司法领域的网络情感动员,走得比官方快得多,却很容易出现失误,反而可能会对警方查案造成干扰。所以,对走失儿童而言,电脑合成画像、全网找人可能是个高效率的方式;但对于还未有官方证据充分证明的重要犯罪嫌疑人而言,此举不仅涉及造谣,还可能会形成以情感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媒介审判”,甚至打草惊蛇影响执法过程。相关人员和机构在调动社会善心时,必须要心中有界限,别好心办了坏事。

当然,这也给司法领域一个启示:网络时代,对于家属自行拿到的可能的“新证据”,要及时回应、认证、解释,毕竟一旦家属心急放出消息,以网络动员的速度,辟谣可真要跑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