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在青衣江嬉戏  黄刚 摄

11月12日上午,久违的冬日暖阳洒向雅州大地。雅安市雨城区桃花岛湿地公园内,鸟儿成群结队,鸣声悦耳,人们行走其中,远观周公山,近临青衣江,俨然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这样的场景,今年在青衣江边屡见不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四川省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雅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本底。

主动担当 扛起整改政治责任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小水村内的一条小河道内,河水潺潺,奔流不止。

“冬天有鸟,夏天有鱼,环境可好了。”当地群众纷纷表示,河水归道,让家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话出有因,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况。

“由于小水河流域水电站过度取水发电,一段时期内,该流域河段流量明显不足。”石棉县水利局水政办主任吴国银说,脱减水河段若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河流里的水生生物便会“无家可归”,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此情况下,石棉县水利部门主动作为,针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这一突出问题进行强力整治,在小水河流域,不符合相关规定的20个水电站全部关停,目前仅保留了7个水电站。

而这仅仅是雅安市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的一个缩影。

2017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工作的号令。

“雅安市是水电建设的‘大观园’”。建设时期长,从民国年间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有水电站陆续建设;总量大,约占全省水电站总数的五分之一;规模不一,既有数百万千瓦级别的巨型水电站,也有数十千瓦的微型电站;形式多样,有古老的砂石堰分水,也有现代化的拱坝取水;成分复杂,有国家大型电力集团水电站,也有地方自建水电站,还有村组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的增收水电站,整改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

而比这更为严峻的是,没有现行法律可以遵循,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在处罚方面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雅安对水电站整改工作没有后路、没有捷径。”回忆起当初艰难的起步,雅安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何柳如数家珍。

直面问题 科学制定整改措施

“在生态流量核定上,雅安因地、因河、因站精准施策。”雅安市水利局副局长张勇介绍,长期以来,对于雅安市内水电站整治,雅安水利部门采取核得准、放得够、看得清、测得精、管得严的方式,坚决避免一刀切。

近年来,雅安市编制出台了《雅安市水电站生态流量“一站一策”参考提纲》,要求不同流域的水电站按照多年平均流量的18%、15%、10%不同标准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值。

雅安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系统,纳入在线监管范围的电站共560多座,对未设置生态流量、未建设完成生态流量工程措施或监控措施的水电站不予办理取水许可证。

“监管有力,但处罚困难。”张勇坦言,法律法规对下泄生态流量不足处罚定义模糊,是工作推进的一个瓶颈。今年年初,《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并实施,该《条例》对水电站生态流量控制作出明确规定,填补了该领域的法律空白。截止目前,依据《条例》,雅安市累计戒网电站58次、对12个水电站进行处罚。

在执行过程中,雅安敢于“逗硬”。目前,雅安已排查清理全市792个水电站,并要求584个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措施,对于拒绝整改的电站,经信部门配合对其解网,“何时整改完毕何时恢复发电”。

截至10月底,全市792个水电站需编制“一站一策”642个,已编制636个(未编6个已被长期解网)。经审查认定后全市有下泄流量整改要求的电站为584个,其中解网15个,实际整改的569个电站均已完成下泄流量工程措施;已建监控569个,已建监测562个,已建成生态流量监管平台9个。

目前,雅安各类水电站严格执行下泄生态流量,基本消灭了脱水河段,河道减水的趋势的得到有效扭转,清流回归青衣江、大渡河的干支流,河流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凸显。

雅安观察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