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 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11月10日,清水村村民采收高山蔬菜。宋恩摄

“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简直是一天一个样。”11月10日,说起现在的生活,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不少村民说,如果满分是10分,那大家的幸福指数至少是9分。这么高的幸福指数从何而来?

“人畜分居”住上好房子

清水村距县城52公里,是个彝藏杂居村,有212户721人,贫困户75户321人。

以前,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加上交通不发达、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阻。村民大多是住房与畜圈同院,简陋的石土各半墙、木架瓦盖房,院内未硬化,一遇雨天稀泥满院满堂;堂屋内置火塘,长年累月的柴火烟熏,让房屋漆黑阴暗。

如今的清水村变了样,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小洋楼、路两边都是太阳能路灯、一个个规范建设的“绿化带”(微田园),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幼教点、医务室、文化室……

“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帮扶我们的佛山、绵竹,让我们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还修建了集中牲畜圈舍。”老支书王子洪心怀感恩地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清水村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整合项目,按照人在、户在、房在、土地在的“四在”原则,集中实施安全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建设147套安全住房,配套建设1个综合体、2个幼教点、2个医务室。

稳定增收过上好日子

在王子洪带领下,记者来到村民周建军的家。周建军家里沙发、茶几、电视、冰柜、现代床铺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能干的女主人把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说起以前的日子,41岁的周建军感慨万千,因为家里穷,他结婚分家时一无所有,仅靠土豆、荞麦生活。一对儿女长大要上学,还有90岁的爷爷要赡养,他四处打工补贴家用。

2014年,周建军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集中实施安全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他和妻子加入了本村本组项目建设施工队,从开始的临时小工到钢筋技术工,好学上进的夫妻俩不仅获得了近5万元的收入,还学到了多项建筑技术。

“村里像我一样的人很多,既挣到了钱又学到了技术,现在的政策太好了,以后外出也不愁找不到事情做了。”周建军说,今年他家双喜临门,乔迁了新居,年底女儿也将出嫁了。

据驻村第一书记车明胜介绍,让村民受益的不止住房建设项目。今年3月在对口帮扶单位帮助下,当地仅用了36天的时间就建成了蓼坪乡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配套建有蔬菜包装加工车间、冷藏库、办公区、展示厅等,生产的高山有机娃娃菜等销往香港等地。基地建设为村民们带来土地租赁、劳务工资等多项收入,仅务工收入一项,最多的一个村民就收入2万多元。

农旅融合生活有盼头

在不久前召开的凉山州文旅发展大会上,蓼坪乡被凉山州命名为“首批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清水村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也是红军当年走过的地方、全县最大的尔苏藏族聚居村落,有高原湖泊牛角海、高山草甸鸢尾花等生态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水村已有规划:结合清水村尔苏藏族文化和独有的牛角海自然资源,建设尔苏藏族文化广场、非遗场馆。清水村将建设观光游览区、民俗体验区等,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农村。同时,该村组建一支文化表演专业队伍,大力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

再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清水村就要脱贫“摘帽”了,村民们都说,这是件喜事。“到时候,我准备开个农家乐!”对于未来,村民山贵军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