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郝勇 文/图

11月8日下午,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首场宣讲走进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宣讲团成员——大国工匠潘玉华讲述自身成长、成才的曲折历程,及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令400余名来自全国22所财经类高校的教师代表、西南财大师生代表们感佩不已。

这位中国电科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的高级技师,能在一元硬币大小的器材上,手工植柱1144根,并有效保障钎柱的一致性。而要练成如此绝活殊为不易,来自于潘玉华对自己的魔鬼训练。潘玉华可以不用直尺测量,就能准确地说出两个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徒手向盛满水的杯中投放数十枚硬币,却滴水不漏……凭借刻苦练就的高超手工焊接绝技,她赢得了“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被誉为最美军工“绣娘”。

潘玉华的精彩宣讲不时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西南财大金融学院金融学(双语实验班)大二学生陈樱鹏深有感触地说,潘玉华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如今,中国正在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更好的实现“量”到“质”的转变,就需要这种宝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处于大学的我们来说,我们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后备保障,我们应该在大学的学习中同样保持着这种匠心精神,一丝不苟,专注认真,并以担当和奉献为目标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文化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西南财大金融学院金融工程大二学生刘斐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作为劳动者,往小了说,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多一份保障,往大了说,我们要努力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建设我们的祖国,要勇于奉献,这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青年教师李雪峰表示,有幸近距离接触到“军工绣娘”潘玉华,聆听她“精工方寸间,焊接蓝天梦”的故事,让他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也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常怀一颗“匠心”,精通一门“匠艺”,打造一批“匠品”,为成为“工匠型名师”而不懈追求,为培养“工匠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曾道荣表示,此次宣讲对高校在新时代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提供了典范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