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浩 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正因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谆谆教诲,从小教导儿子做一个正直上进,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才有儿子今天情系高原晒热血,二赴石渠助脱贫的抱负与情怀......”

这封饱含施乐深情的家书,通过微信跨越6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父亲施先明手中。读完后,62岁的施先明神情庄重地在评论区写下寄语:“儿子更成熟了,也更长大了。”

家书的背后,承载了援藏帮扶大背景下一段父子情深的佳话。施先明的儿子施乐,是金牛区教育局第五批援藏干部,赴石渠县城区小学任副校长。11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红花村小区的施乐家中探访,了解这个家庭为默默为援藏帮扶做出的奉献。

别担心我的癌症 爸爸全力支持你援藏

施乐的父亲施先明和妈妈罗国蓉以前都在蔬菜局工作,退休后做过一些小生意,现在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施乐大学毕业后在金科路小学教体育课,随后调入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负责基建工作。虽然是普通人家,但和谐的家庭氛围一直受到邻里的羡慕。

2017年5月,施先明确诊淋巴癌的消息,打破了家庭的平静。

“我那段时间觉得脖子后面鼓起来了,儿子催我去检查,这才查出了淋巴癌。”施先明谈起患癌经历来面容轻松,对经历的多次化疗痛苦也是一笑置之。施乐当时却感觉如天塌一般,“整夜睡不着觉,第一次感受到难那种钻心的疼”。好在癌症发现早,治疗及时,施先明的病情很快控制住了。

2018年9月,施乐接到了金牛区第五批援藏队增派三名队员赴甘孜州石渠县援藏的通知。

石渠这个地方,施乐并不陌生。2008年,他曾主动响应组织号召,赴石渠支教一年。石渠的一草一木都给施乐留下了美好回忆。他想看看石渠10多年后的变化,想为藏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参加援藏。

偏偏这个时候,施先明的癌症复发了。施先明拿出当时切去的肿瘤照片给记者展示:“这次是在大腿上,有碗大的那样一个肿瘤。”

施乐的内心万分纠结,“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当义不容辞响应组织号召。可我一走,照顾父亲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怀着愧疚的心,他把援藏决定告诉父亲。父亲立刻理解了他的难处,嘱咐儿子:“年轻人要多闯荡,多经风雨,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不用担心我的病,爸爸全力支持你援藏。”

带着父亲的嘱托,施乐收好行囊,跟着援藏队伍,奔赴千里之外的石渠。

施先明的治疗情况也很顺利,病情在2019年1月稳定下来,也让儿子吃下了定心丸。

他在“生命禁区”父母怎能不担心 

在谈施乐援藏工作的情况时,施先明反复提到“生命禁区”这个词。石渠,就是这个“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500米,是四川海拔最高、条件最差、发展最滞后的县。

施乐是体育专业毕业,身体素质好。“他第一次去石渠,我们准备的高原反应的药都原封不动带了回来,整个人回来给人感觉又黑又壮。”施先明回忆道。

把孩子第二次送到“生命禁区”,施先明还是捏了一把汗,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身体状况。“他不像从前那么壮实了,是在‘生命禁区’工作呀,父母怎能不担心!”

施乐在和父亲的通话中也透露,身体确实大不如前,在高原的工作环境下,咳嗽和感冒成为家常便饭。施先明也心疼儿子,不断在电话中嘱托儿子要保重身体,劳逸结合。施乐在朋友圈发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亲的心。通过朋友圈,施先明注视着儿子查看施工现场、组织义卖、参加公益跑活动......看到儿子不断成长,挑起援藏工作的大梁,这位父亲的脸上透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之情。

等儿子回来 教教咱们怎么耍微信 

支撑施乐不辞劳苦投身援藏工作的,除了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心,还有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

记者来到施乐在家中的卧室,房间不大,只有八九平米。他读过的书还整整齐齐地摞在柜子里,平时会用的一些家具都被仔细套上了防尘罩避免积灰,朴素的小屋充满温馨的气息。

施乐也一直牵挂着父母。父母年级大了,眼睛不太好,他专门买来大屏的手机给父母用。在客厅里,还摆放着施乐带父母一起出游的照片。施先明指着一张照片笑道:“这个是去西昌时候拍的,他在家有空就会带我们出去玩。”

预计在今年12月份,施乐会在石渠县大雪封山前回到成都,和父母团聚。当问到儿子回来有什么安排时,施先明笑道:“我们年龄大了,先得让儿子教教咱们怎么耍微信!”

附:施乐写给父亲的家书 

敬爱的父亲大人:

我作为成都市金牛区第五批援藏队一员,到甘孜州石渠县参加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儿远在千里之外,在美丽的扎西卡草原,在离太阳最近的云端石渠,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的目标而奋斗,只能把思念和牵挂化作奋斗的动力,为石渠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渠县是四川省最偏远、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县,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这里风景优美,人民淳朴,但这么美丽的地方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到最艰苦的地方参与最艰巨的扶贫事业,是一件人生幸事。虽然生活、工作条件都特别艰苦,也遇到许多困难,但是这段人生中不同寻常的经历,定将成为我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石渠的夜很美,天上挂着许多繁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儿时常独自望着夜空,想起2017年您被检查出来患有淋巴癌,儿子的世界就像天塌了一样,被压得喘不过气,整夜睡不着觉,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难那种钻心的疼,心如刀绞,无法自拔。如果身边至亲突然有一天不在了,再也不能和您说话,不能和您吃饭,不能给您一个大大的拥抱,共享天伦之乐,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去面对今后的生活,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吧。

好在病情发现的早,治疗的及时,癌症还没有转移,经过治疗,病情有所控制。但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病情就再次复发。偏偏在这个时候,组织需要增派三名援藏队员,事先没有和你们商量,抱着为组织分担重任的思想,我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参加援藏。在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不能在您身边,重担全部落在母亲身上,儿子为此感到非常愧疚。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儿子首先想到的是有国才有家,国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贫困的地区去,因为那里还有许多生活贫困的民众需要我们帮助,需要我们为民众谋求美好生活。

自古忠孝难两全,希望您能理解儿子,并为儿子的所做决定和事情感到骄傲。正因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谆谆教诲,从小教导儿子做一个正直上进,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才有儿子今天情系高原晒热血,二赴石渠助脱贫的抱负与情怀。

今天的石渠,已经比2008年儿子第一次来到这里支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针政策大力扶持下,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精心帮助下,石渠人民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有保障,脱贫指日可待,离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仅一步之遥。经过在石渠一年的生活和脱贫工作,儿子已逐渐适应这里艰苦的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克服了高原反应和气候干燥带来的身体不适;顺利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我也坚信,在金牛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石渠必将赢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父亲,请您务必保重身体,等儿子凯旋。

此致

敬礼

深爱你的儿子:施乐

201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