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任鸿

“车船税没有白交”“内陆房秒变海景房”……每年汛期,暴雨致城市内涝后,网友们都会无奈地用这样的段子“吐槽”。

吐槽归吐槽,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城市内涝应如何防治呢?11月8日,由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主办的城市内涝防控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研讨会上,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周玉文分享了自己观点:“防治城市内涝不止要建防洪体系与排水工程,还需要建设城市防涝系统,比如洪峰调蓄池。”

城市“富贵病”要动“大手术”太难

在周玉文看来,城市内涝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富贵病”。“我们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来的河流和湿地减少了,内涝发生的风险提高。”周玉文说。

一方面城市在加快建设增加了内涝风险,一方面地下建设欠账太大也难以应对暴雨的袭击。

“学界认为,现代城市地面上的建设花费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花费应该是一比一。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一直在欠账,以前地下管网建设标准太低,现在要动‘大手术’实在太难,时间、资金成本巨大。”周玉文说。

建城市洪水调蓄设施防内涝

现阶段有什么办法能降低城市内涝带来的灾害损失吗?周玉文表示,可通过防涝系统建设,采取一些工程设施来解决。

他建议,在没有条件排入受纳水体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建设调蓄设施。“直观来说,大多数内涝都是因为降雨量超标,地下管网承载不了了,水溢出地面,流向低洼处造成灾害。这时候,低洼地就像是大水盆,如果将这样的水盆建在地下,等雨停了再进行二次排水,即可避免地面积水造成的灾害。”周玉文介绍,除了新建“调蓄池”,也可以将公园、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作为临时“调蓄池”,从而降低暴雨积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当天的研讨会上,省应急管理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建议,除了硬件建设,也要注重软环境建设,比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