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通报表扬。其中,四川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以及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两项经验上榜。




到底是怎样的改革,能够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官方通报指出,之所以表扬先进,宣传典型,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地区、各部门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善于破解难题、勇于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毫无疑问,锐意进取、改革创新首先是这些典型经验的统一特点;而善于破解难题,更体现了对这些改革思路上、功效上的考量。


统观国务院这次通报表扬的32项改革,基本上都分布在减税降费、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这几个方面。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当下重要的民生诉求,也是事关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怎样放活经济?怎样让企业大胆创新?说白了,也不过是人才、创新、资金、信息等等方面要素要畅通。32项通报的经验,都旨在打通这些环节里的“堵点”。


目标对,更要有主意、敢干事、出效果。就拿四川两项被通报表扬的经验来看,想要有主意,首先要直面问题。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却并非天然畅通。“2010年至2015年的6年时间里,学校转让、许可职务发明成果14项,收入158万元,而这期间申请费、维持费和专利奖励奖金支出高达900万元。”为此,西南交大第一个吃螃蟹,探索权属改革加速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一旦确权职务成果,再转化,就能让企业和高校双方都省心。把问题摆上来说,把忧虑打破,从“供给侧”疏通,让创新驱动所必须的价值要素能够不再有顾虑有障碍的流动,自然就能够把事办成。


推进创新驱动和有效投资,另一个视角是需求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这项经验做法,偏向一种需求侧的对接。成都大力培育新经济,而新经济的主攻方向中,无论是5G通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还是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都离不开“应用场景”,而这些场景不可能就布局在自己公司一栋楼里,那些地方没有多少用户,就没有希望。而恰恰用户最集中的地方,就在教育、医疗、园区、社区、政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这些领域本来就是政府等公共机构管辖的范围。成都高新区提供平台,则让新应用与公共服务结合,回应新经济企业终端需求,把机会列出来,就减少了信息沟通成本,也让企业能够放心大胆创新创业。从当前效果看,这项改革措施不仅企业和群众点赞,也得到了国务院表扬。可见这种“服务到你心坎上”的改革,就是转变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好改革。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这句话深入人心。而11月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蓬溪县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也指出,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与时俱进,从体制机制层面不断深化完善,为居民解决一些操心事烦心事。这个理念,放在城乡基层治理适用,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改革其他方面也适用。与群众心贴心,聚焦痛点、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改革深水区必须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通报表扬过的经验,很多都已经推广,比如四川探索权属改革加速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2018年已经形成《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有了法治保障;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更将该项改革经验提炼为“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进行推广。把试点成果及时转化巩固为全方位改革经验,这体现了我国治理体系的优势。四川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该拿出更多作为,既要及时学习经验,也要继续主动大胆探路,在承担改革创新的责任中抢抓发展的机遇。(执笔: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