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行牵头举办金融科技论坛。

“中欧e单通”亮相进博会。

卢文/文

多彩金秋,黄埔江畔,15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以及50万专业采购商齐聚上海,参加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

作为本届进博会“境外招商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全方位发力,凭借广泛的全球布局、雄厚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产品体系,在招商招展、论坛活动、金融配套等方面为进博会提供综合服务,为境内和境外的参会客商架起互联互通的桥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行于11月6日牵头举办金融科技论坛,发布了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服务云、物联网等方面的企业级金融科技新成果。

世界目光聚焦进博会。而聚光灯下,不少与会嘉宾对工行“中欧e单通”平台颇为关注,因为这是全国第一个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境区块链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区块链技术首次被运用于中欧班列国际联运贸易金融领域。

实际上,该平台“诞生”仅10余天;它的“出生地”,在四川。

开放 金融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中欧e单通”发轫之初,便承载着助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使命。

列车飞驰,一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片区。中欧班列(成都)从这里出发,目前累计开行量已超过6000列,居全国第一,联结起境外25个节点城市、境内14个沿海沿边沿江城市,构建起一条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是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钢铁驼队”。

其中,为扩大成都国际铁路港吞吐量,解决依托中欧班列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实现了跨境物流门对门的“一单到底,全程负责”,并将其作为国际铁路港提货的唯一凭证,一定程度赋予其物权属性,较好解决了陆运铁路运单在不同国家的适用规则不统一、需要换单且无物权属性的难点,对促进“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健全陆路运输新规则、支持中小企业普惠融资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一单制”的签发采用线下模式,虽然保障了货物运输全程可控,却仍然面临着单据流转慢、参与方众多、跨越不同管辖区域、数据零散、沟通成本高、流程协同低效等痛点。

“自贸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重点是金融,金融的破题之道在于科技。”工行四川省分行行长韩松透露,围绕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部署,工行四川省分行结合省情,在以数字驱动自贸区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各方统一思路,认为运用区块链‘多方共识、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点,恰好能够实现金融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的融合,营造互信、透明、高效、安全、可追溯的跨境贸易环境,从而有效地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项下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发展。”

创新 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痛点”

思路、场景和需求明确之后,工行四川省分行的国际业务和金融科技条线积极联动,近半年来攻坚克难、捷报不断:

4月,成立专项小组,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自贸区国际铁路运单项下的跨境贸易金融课题。

10月20日,“中欧e单通”正式上线投产,首日即实现物流真实性核验,运用于进出口信用证和跨境汇款场景,验证了5笔业务,涉及5家工行四川省分行分支机构、3家工行海外机构,贸易背景为平行进口车、进口木材和小商品出口等,货值折合人民币900万元。

10月23日,“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上链仪式在成都举行,标志着“中欧e单通”平台正式上链,工行四川省分行还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等合作上链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

11月6日,“中欧e单通”亮相进博会,目前平台已有近10家企业、近百笔业务上链,与中欧班列沿线的多家海外机构成功实现数据“秒碰”,涉及货值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本次进博会上,“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均是高频词汇。

在此前的10月24日,顶层设计信号释放,明确了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及“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迅速点燃了包括金融在内的市场各方热情。

区块链火了。会议现场,韩松显得格外冷静:“发展区块链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但也需要遵照科学规律、循序渐进。我们不会做虚的概念,要做就做实实在在落地的、有利于产业链各方的产品和服务。从小切口进入,探索大纵深。”

他表示,“中欧e单通”能顺利推出,离不开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各级商务自贸部门和金融工作局等机构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工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国际结算单证中心和金融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业务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前期的技术积累和充分准备。近年来,工行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七大创新实验室”,自主打造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物联网等一系列企业及金融科技平台,区块链平台获8项国家专利并开创多项业界应用先河;工行四川省分行依托工行集团在全球47个国家(地区)428家海外机构的国际化布局和广阔的客户基础,凭借工行总行在川设有软件开发中心、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优势,分阶段逐步实施和完成了平台的建设。

共享 金融暖流汇入大江奔腾

金融创新激起浪花朵朵,涓涓细流汇入奔腾长河。

产品好不好,用户会“用脚投票”。“以前需要往返寄送提单等纸质文件,至少要等十天半个月,才能办完交易相关验证手续拿到货款,现在在‘中欧e单通’上验证是‘秒碰’,太快了!而且交易的真实性更有保障,长期来看,对于我们企业增信及融资也有很大帮助。”某港务公司是“中欧e单通”的首位尝鲜者,在率先体验了平台的极速核验和参与方透明化查询服务后,该公司负责人认为,这项创新大大提高了进口结算和商贸效率,节约了企业“跑腿成本”,多式联运提单使用方便,不仅限于海运提单融资提货,且电子单据传输方便快捷,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可有效提升企业公信力。

获益的不止企业。签发“一单制”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运营方表示,工行“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加持”,为“一单制”的发展铺设了一条信息化高速之路,“与多式联运物联网结合,将使中欧班列的物流信息更加透明,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国际贸易商关注和使用中欧班列及其多式联运提单;平台上跨境物流数据的累积,将为中小进出口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实现与银行贸易金融的高效接轨,解决融资难问题,使中欧班列的增值服务更全面,更易于推广。”

于银行而言,原本审核贸易背景只能审核单据的表面真实性,通过“中欧e单通”,可进一步实现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实质性掌握。不光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解决了自身的“风控难”。

各方给予积极反馈和肯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中欧e单通”平台打通了中小企业国际铁路贸易融资和结算的“最后一公里”,对推进自贸区跨境贸易互通互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全省自贸便利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借力科技金融融合,依托通道网络化支撑陆上运输单证的一体化、物权化、金融化创新行动,将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贸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自贸试验区厚植开放优势,可以说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工商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负责人则称,“中欧e单通”是工行自主研发的“智慧贸金平台”主打产品之一,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贸易金融服务方案,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发挥单证集约化优势,为全球贸易和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中欧e单通”的投产,只是工行四川省分行以数字驱动发展创新的第一步。“我们未来还会不断升级迭代。”韩松坦言,该行计划第二阶段将平台核碰的信息运用起来,与线上交单、线上跨境支付结算、外汇汇率业务等结合起来,丰富线上金融服务;第三阶段,平台将不断扩大“朋友圈”,与海关单一窗口结合,并引入沿线的口岸监管、物流、保险、法律等各方,共同搭建和运营平台,实现跨境结算、融资、关税等一揽子通关与金融便利。“同时,我行将借助集团的国际化网络,提供配套的属地化服务,助力古老丝路焕发新活力,逐步编织起一张串联上链各方各环节、覆盖全球的‘国际之网’,与四川广大合作伙伴共享共赢,共同迈步新征程。”

图片由工行四川省分行和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宣传委/港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