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郑茂瑜 图/文

云烟莽莽通南北,欸乃声声贯古今。

赤水从来东逝去,英雄敢教向西奔。

被誉为中国“美酒河”的赤水河全长500公里,流经云、贵、川三省,沿岸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2018年,赤水河流域以占全国白酒3.5%的产量,实现销售收入924亿元、利润总额534亿元,分别占全国白酒的17.2%、42.7%。

赤水河流经贵州区域全长1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遵义市汇川区、仁怀市、习水、金沙等地,独特的地理条件赋予贵州白酒先天优势。“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底气和信心。”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仕飞表示。2018年,贵州酱香型白酒产量26.9万吨,占全国酱香型白酒产量的77%,占全国白酒产量的3.1%,利润则占全国白酒业利润总额的43%。预计2019年,贵州省白酒产值将达到1100亿元。

近年来,随着酱香型白酒市场不断升温,贵州省也力图以赤水河流域酱酒产业带为核心,将贵州白酒产业“做优做大做强”。近日,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的2019“全国百家媒体走进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活动在贵州各地开展。将赤水河沿线尤其是仁怀茅台、习水、金沙一线称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在黔酒历史上实属首次。

为什么要推广产区概念?产区如何划分?是不是自然形成产业集群就等同于产区?如果不是,如何打造产区?对此,黔酒内部展开了大讨论。这场讨论,对宜宾、泸州等四川白酒优势产区,亦有诸多启示。

趋同:白酒更加依赖也将更加集中于产区

“产区概念自古就有,只是以前没有明确提出来。”

习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方达认为,中国白酒酿造更讲究产区,也更依赖产区。例如清香型白酒集中于山西,浓香型白酒集中于四川,酱香型白酒则集中赤水河流域。此外,各产区的生产工艺也是根据各地环境特点形成的,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微生物环境,更是对当地产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产区已经成为中国白酒全新的价值表达,未来,中国白酒将更加依赖也更加集中于优势产区。”

长期以来,“一家独大”的局面成为黔酒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在全国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作为酱香型白酒主产区的贵州,仅占一席。“赤水河流域不仅成就了茅台酒,也成就了这片白酒产区。”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新认为,茅台酒的成功也使得茅台镇、赤水河成为中国白酒产区的优秀代表。实际上,贵州拥有茅台、金沙、国台、珍酒等14枚中国驰名商标,其中,茅台、董酒、赖永初还荣膺“中华老字号”。这些品牌中囊括了酱香型、董香型等香型,形成高中低档产品并举、大中小企业竞合发展格局。“但由于多数品牌知名度并不高,除茅台,贵州再未培育出新的全国性品牌。”

为推动黔酒集体走出去,贵州省明确提出,要把贵州打造成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白酒产业核心区,仁怀已率先开展实践。2018年3月21日,仁怀在第100届糖酒交易会上,首次以“中国酱香酒产区”名义开展推介活动,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化发展迈步。“用产区品牌代替产品品牌,有助于实现黔酒集群式发展。”仁怀市副市长陈晋朝表示。2019年,仁怀产区品牌再次迎来发展“黄金期”,随着习酒、国台等品牌的兴起,黔酒由“一枝独放”逐步演变成“百花齐放”新格局,仁怀随即提出,将进一步发挥产区品牌优势,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茅台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带动酱香型白酒和仁怀茅台镇产区的知名度,相信贵州白酒最终也会像川酒一样,形成群狼效应。”白酒营销专家杨清山认为,产区,是一条共同繁荣的道路,是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生态,也是消费者心中一块最好的地理口碑。

存异: 对产区概念、划分、打造上仍有异议

“产区概念的提出,在贵州白酒历史上尚属首次,其外延和内涵如何界定,还需要主管部门和白酒行业认真思考。”与李保芳持相同意见的还有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少韧,他认为,国外对于产区的定义,有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解释,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海拔、土壤、微生物等等,目前的产区概念还需完善。关于“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的说法,他表示了异议:“贵州除了酱香,还有董香、浓香,单提酱香,不准确也不全面。”

在产区划分上,黔酒内部分歧更大。贵州省政府提出“紧紧围绕赤水河流域产业带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仁怀市则自认是“酱香型白酒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茅台集团则认为,好酒厂均在茅台镇周边50—100公里。如果按照以上标准划分,四川省内很多酿酒基地在地理距离上,比贵州部分酒企还要近。因此,李保芳建议,核心区划分应以生态环境为标准,跨越行政单位;“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是大产区,贵州产区、仁怀产区等可以继续细分成精品化和小众化产区。”金沙酒业董事长张道红认为,应有大产区支撑,也有小产区深度背书。

在产区打造上,中小酒企普遍计划扩大产能,以高速、高质发展为产区进一步壮大提供保障。例如,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珍酒预计在“贵州珍酒万吨技改项目”建成后,生产产能将达到12000吨;品牌价值超300亿的国台将在2025年之前把产能提高到2.2万吨……

“赤水河的生态决定了酱酒的产能不可无限制扩张。”张道红认为。

对酒企加速扩建,李保芳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酱香型白酒已在省内形成聚集效应并成为支柱产业,与其一味扩大产能,不如将精力放在做好酱香酒品质、提升贵州白酒品牌公信力上。“下一阶段发展重点,应放在如何进一步发挥产区的带动性,保持产区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上。”他强调,要做好酱酒品质,首先,在酿酒原料,不能偷工减料,只能用本地红缨子红高粱,酿酒用水来自赤水河;其次,必须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严守工艺流程,不能简化;最后,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人流、车流有效管控,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酒企综合施策规划。

“产区影响力提升,产区内的所有酒企均能受益。”茅台镇五星酒厂董事长焦永权表示,要树立统一的产区品牌,需要产区内各大酒厂团结起来,共同维护。“产区内的品牌也可以通过规范生产、销售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产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