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瑀珩 川报观察记者 梁现瑞

成都11月的第一个周末,被一场不期而至的牛毛细雨给承包了,随雨水到来的还有这个城市最擅长的阴冷。

11月3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在西南财大的讲座就从大家关注的气温开始。为啥气温上升会导致社会暴力犯罪增加?为啥打过蛔虫的孩子一生能多赚几千美元?两个小时,大学者的观点在这些家长里短的细节和故事中娓娓而来。

小时候打过蛔虫的孩子一生能多赚几千美元?

讲座开始的半个月前,10月14日,因为她在反贫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大洋彼岸一位名叫艾丝特·杜芙若法国经济学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3年,艾丝特创立了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这些对照试验的内容,说出来实在太“小”了:是不是免费给每家每户发蚊帐;要不要给孩子们打疫苗;给农民开个借记账户怎么样;可不可靠吃香蕉活下去……

其中一个发现尤其有趣:一个童年打过蛔虫的肯尼亚孩子,一生能多赚几千美元收入,也就是比不打蛔虫的孩子多赚了20%。

“这是为什么?”诺贝尔获奖者的意外发现被陈志武教授作为问题抛给现场。

背后的秘密在于,脱贫攻坚,可以用很廉价有效的的方式。因为花一美元给孩子打蛔虫,他患病的几率就要相应降低,进而为他进入学校和职场创造更好的基础。

不仅仅是个体,如果所有肯尼亚人都打了蛔虫,国民经济增长将提高20%,是这个国家在历史最好阶段花四年之久才能达到的增长水平。

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其实藏在个人的医疗卫生保障这些小细节背后。

夏天气温每比长年平均值高出1.5度,暴力案件就会显著增加,后来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关联又下降了?

“气温上升,会导致城市暴力犯罪显著增加,甚至朝代变更。”陈志武在现场抛出的这个观点,让很多人都耳目一新。

这不是危言耸听。放宽视野,16世纪明朝,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这背后固然有内政方面的问题,但和外部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那时正值小冰期时期,河北河南,旱灾水灾频发,民不聊生,民变不断。

不只中国,在欧洲,14世纪初到17世纪北半球处于小冰期时代,这一气候变化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如新教改革。

“为什么1960年后,气温变化和社会动荡之间的关联度下降了呢?”话锋一转,陈志武抛出新的问题。

“其实是空调的出现。”自问自答。因为空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

女生借800元买裙子该不该?禁止高利贷和暴力犯罪上升之间是否有关联?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高考后看上了一条八百块的裙子,但又心疼钱,于是问大家该不该买。

“我很难受。”陈志武坦言,自己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情不好受。

网络上的观点也截然对立,有的人觉得人应该,有的人觉得不应该,正确的选择是穿衣吃饭量家道,应该等自己有实力了再去买?

陈志武想的是,一个花季的女孩子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买不起她喜欢的裙子,10年后,她买得起的时候,可渴慕的心情或许再也不会有了,错过的喜悦是不会再回来。

基于此,陈志武的观点是,应该大力的支持借贷消费。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信贷的推出,会倒逼个人的努力。

研究表明,月供不是坏事。月供的压力,使得年轻人更好的规划,更追求上进。

另一大原因是,个人信贷的发展,甚至会降低社会犯罪率。陈志武举例说明:假如张三没钱了,他有几种方法,一是向亲戚朋友借;二是高利贷;三是偷摸抢劫。

如果前两种路被堵死了,就会逼得他去抢劫。因为没有这些高利贷使他生存威胁缓和,那么他为了活下去,就会去犯法。

在美国加州1000多个社区研究,自然灾害冲击后,不逊于高利贷的社区,暴力犯罪的指标都会上升,但有高利贷的社区,上升程度低很多。

如何规范信贷消费,甚至是高利贷,减少其负面效益呢?陈志武认为,可以尽早推出“个人破产”。

贷款人申请后,压力转移到信贷公司,使其更谨慎利用大数据合理放贷。

“这不仅关乎每一个微观个体,甚至能让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依赖投资变为依赖民间消费。”小中见大,这是陈志武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