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今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迄今以来国家层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世界级展会,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都汇聚在东方,汇聚在黄浦江畔,在这里展现高质量的商品,开展深入的研讨,谋求合作的机遇。

进博会为世界提供交流的平台,给中外企业都带来了机遇,人口大省四川更不例外。作为参与者,四川的企业和机构,应该拿出何种心态,拥抱哪些机遇?

本届进博会,有几个被频频报道的“高频词”,其实也是在进博会“取经”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购物车”

进博会里,四川的“购物车”里会装什么?

进口进口,名称一出,顾名思义,去“买买买”是参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进博会,让“世界商场”开到了家门口。如此机遇,怎可错过?

“购物车”出动,最直观的好处是,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了。就像人民日报报道提及的,首届进博会,新西兰一家公司的新鲜牛奶仅用72小时就从原产地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即便是消费者身处三四线乃至偏远山区,也能方便快捷地想用进博会同款。由此可见,“购物车”任务重,装载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满满期待。

但进博会的购物车,用途绝不仅是买买买。“购物车”本身也能提供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中国拥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产阶级,对于高质量消费的需求自然不会少。而四川,虽然深处内陆地区,但是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消费大省,并且消费需求多样化。这个“购物车”装得下“全球超市”的商品,也需要“全球超市”的供应。实际上,本届进博会开幕前一天,成都签约团里,采购进口食品就是重头戏。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用好四川的市场优势,把“购物车”转变为进博红利,就是这个关键词给四川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二:学习

说这是购物,不如说这是开眼界的机会,是倒逼本地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还有什么平台,能够同时云集这么各行各业多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高标准、高质量的商品和技术?一票难求的展台、逾250家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对于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川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发挥溢出作用,甚至倒逼转型的好机会。

就拿成都采购中的另一个重头戏:全球先进设备来说。这里汇集了最先进的技术,对于企业而言,在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采购全球最先进的设备,更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当然比起普通的买买买,进博会提供了让世界各地的商家代表直接相聚的平台,“百闻不如一见”。因此,这场会见不仅仅是贸易会见,也不仅仅是技术切磋。从办会经验,到市场理念,再到营商环境,在这里,都有可以学习的“老师”、切磋的伙伴。

就拿办会和营商环境来说,这次进博会的参会者证件从去年的17个缩减为5个,为对接进博会,上海还专门设立了上海会展海关中心,如今已经常态化工作,为其他国际展会提供“一揽子”保障和“一站式”服务……展会是开放的重要平台,已经走在国际开放最前沿的上海尚且不断改革、服务展会,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西部而言,更要虚心学习。

进博会里还有个更直接的学习平台:为促进贸易更高效开展而设的研讨会。这是个让专家、企业和政府机构互相学习,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切实解决问题的好平台。正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四川,要用好机遇,学习技术,学习理念,对接国际先进的贸易制度。

关键词三:推介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版图中,四川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如何用好取得的“真经”,把机遇变成更广泛的红利?

在进博会上活跃的四川元素和四川采购队伍,就是答案。推介,也自然成为一个关键词。

超大的市场,是四川的优势;“四川造”大飞机等科技硬实力,是四川的优势;拥有享誉全球的大熊猫基地和熊猫文化,是四川的优势;中欧班列、自贸试验区的深化改革,也是四川的优势。参展者是淘金者,也是一张张靓丽的四川名片,要在推介四川中,吸引更多投资,让四川承担起内陆开放高地应有的责任。

四川要认识到,自己是全球贸易链、供给链的重要一环。既然是“链”,“抱团推介”自然就是个好方法。比如,成都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和昇联食品集团签订合作,意将通过中欧班列(成都)经俄境进口冻肉至四川地区,就体现了一种“抱团思维”。市场出需求,企业参与产业链,物流参与供应链……如此,用好进博会一起学习、一起合作的好机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贸易便利化搭桥,为高质量发展站台,就是给进博会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