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报记者  陈捷

交卷民生福祉 托起幸福雅安 ——雅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综述

回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雅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雅安人社部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新要求、人民新期盼,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聚力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人事人才改革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多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人社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人社公共服务创新突破、法治人社建设成效明显,实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

如今的雅安,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就业、更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支撑、更深层次的社会保障。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项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老百姓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稳稳托起了雅安这座滋润之城的幸福感。

就业创业工作迎来“新时代”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经过人社部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目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就业的渠道明显拓宽,规模不断扩大,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风行动及服务重点产业企业招聘会

在雅安市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内,琪雅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各就各位,紧张忙碌着,一件件工服正通过他们的双手裁剪、缝纫制作出来。

“五年前我还在外务工,如今进入工厂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厂里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都不错,平均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芦山县琪雅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朱正秋说,“日子越过越幸福!”

朱正秋的“幸福”,得益于雅安市不断健全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雅安市就业工作实现了从“统包分配”到市场就业的根本性转变,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局势保持长期稳定,劳动者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格局已经形成。

同时,雅安市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坚持政策落实支持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精准服务助推就业,雅安市就业人员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带动下,雅安市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就业总量持续扩大,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51.36万人扩大到2017年的103.77万人,是改革开放初期就业规模的2倍;一、二、三产业就业比例从1978年的77∶12∶11调整为2017年48∶21∶32,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从77%下降到48%,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从11%上升到32%。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在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0%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35万人左右。截至2018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93亿元,带动吸纳就业人数达2.78万人。

社会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雅安社会保障事业从零起步,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雅安市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为保障和发展民生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借“互联网+人社”的东风,雅安市人社系统实现了社保经办能力的提档升级,并有力推进了社保卡的广泛应用,彻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民领到社会保障卡

不出村、不跑路就能把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给办理了,这是雨城区居民王红莲的心愿,而这个心愿如今已轻松实现。只需把手指轻轻摁在一个掌上计算器一般大的识别设备上,不到半分钟,王红莲的认证就完成了。

王红莲能够“得偿所愿”,这得从雅安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说起。

改革开放以来,雅安市社会保障从零起步,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五大转变”:制度保障实现从城镇职工“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根本性转变;社保覆盖面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经办服务面实现从单一人群向城乡统筹经办转变;社保卡职能实现从单一医保功能向全方位多业务转变;实现单一部门办公向“社银合作”模式转变。

截至2018年末,雅安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91.16万人,覆盖率达86%;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42万,覆盖率达92%。全市建成社银合作服务网点22个、24小时社银合作自助服务网点35个,有效支撑起“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人社服务圈构建,实现群众“跑短路、就近办”。

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雅安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全市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现场

党的十八以来,雅安市人社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支撑作用不断呈现:雅安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从注重管理到激励约束并重的根本性转变。2013年至2018年,雅安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15人、技能人才3.9万人;全市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7个,专家服务基地2个,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雅安博士后科研人员首次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建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实施引智项目70余项,引进外国专家83人次,2018年建立雅安市首个外国专家工作站,引智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劳动政策法规宣传进工地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新的起点上,雅安市人社系统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推进稳就业、强保障、优服务、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积极推动雅安市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抓实“一号工程”  打造“满意人社”

雨城区人社局局长 曹玉霞

人社部门作为最大的民生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助推部门,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其中应有之义。2017年以来,我局坚持把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四化”建设为路径,大力实施平台建设、窗口示范、智慧人社“三大行动”,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

实施基层平台“覆盖行动”,以“家门口”的服务开通干群“直通车”。梳理服务项目清单区级167项、乡镇(街道)50项、村(社区)39项。推进平台建设和业务服务“向前移”“向下沉”“双覆盖”,全域打造人社公共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人社的便捷服务。

实施服务窗口“示范行动”,以“一站式”的服务搭起干群“连心桥”。实施“思想领航、工匠培育、形象再造”三大行动;开展“最强阵容、最优服务、最严考核”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社保“综合柜员制”,实现社保服务“一门进出、一窗办理、一次办结”。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全部事。

实施智慧人社“码上行动”,以“大数据”的服务实现干群“零距离”。推动“互联网+人社”的深度融合,开展人社“一门式”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探索“社银一体”合作模式,实现多渠道的社保缴费、信息查询、权益单打印等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便知晓人社事、办成人社事。

破解人才难题  驱动创新发展

名山区人社局局长 韩怡深

近年来,我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紧扣名山发展和脱贫攻坚对人才的需求,狠抓人才引进和培养,着力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稳步前进。

贴近发展需要,引进紧缺人才。近三年来,我们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招聘各类事业人员364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825人;通过“雅州英才”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51人;积极做好“专家下基层”服务工作,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个,引进智力扶贫专家70余人,为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名山区人社局志愿服务队走进瓦子村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素质。我们把继续教育与考核、评优相结合,促进各类人才不断学习,创新推出了“六个一”培训内容;严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关,把完成必修课程和学时作为晋职晋级的依据;强化机关事业人员继续教育;把技能提升和转移务工相结合。

做实人才服务,强化智力支撑。我们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加强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不断规范人事档案服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升职称晋升服务;建立了名山区“雅州英才”微信服务群,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实名制动态跟踪管理。

打造“三个平台” 倾力服务农民工

荥经县人社局局长 杨明江

近年来,我局切实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打造“三个平台”,以农民工工作有着落、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为导向,创新农民工服务方式,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荥经县留守儿童亲情团聚夏令营开营仪式

打造“幸福之家”平台。由县委领导带头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心理慰藉”谈心活动,通过印制一封慰问信、一份政策清单、一份就业创业指南,面对面与农民工交流,组织“留守儿童·亲情团聚”夏令营等关爱活动,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为农民工就业创业营造好环境。

打造维权援助平台。紧紧围绕农民工工资清欠、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畅通法律援助渠道,打通农民工维权“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8年以来,先后为800余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协调处理劳资纠纷150余件,为900余名农民工协调解决拖欠工资300万元。

荥经县返乡农民工恳谈会

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开展农民工定向式、免费式培训,强化与劳务需求地合作,拓宽就业渠道。2018年11月以来,召开现场招聘会8场,送岗位下乡活动23次,组织40名返乡农民工参观考察,为17名自主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4万元,培训农民工1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局将在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上持续发力,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好更优质服务,当好农民工“娘家人”,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聚焦人社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汉源县人社局局长 罗洪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县作为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全县贫困人口约占全市贫困总人口的1/3),始终坚持“激发内生动力”与“政策兜底”并重原则,在基础强化、示范带动、精准帮扶、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抓牢抓实就业扶贫和社保扶贫,稳步助力贫困村按期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汉源县扶贫日活动现场

聚力分类施策,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大力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共同促进转移就业,多维度构建就业扶贫体系。成功建立就业扶贫基地3个,打造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1场、送岗位下乡系列活动40场,为2000余名贫困户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完成贫困户技能培训1193人,鼓励企业和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476人,扶持贫困户创业27人,有效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3310人,实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聚力精准帮扶,实现政策兜底。通过信息比对、分类核查,精准确定参保对象,制定社保扶贫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政策宣传、入户调查、参保登记、信息反馈、统计上报一条龙服务,确保社保扶贫“不漏一人”“不错一人”。今年以来,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缴费16400人,贫困人员扶贫代缴2954人,发放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7266人,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参尽参。

织密社会保障网 为群众谋幸福

石棉县人社局局长 孙希贤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抓住大户、不漏小户、攻克散户”为策略,以“深入宣传、分类推进、高效服务”为抓手,聚焦重点群体,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调待调薪、减税降费计划、便民利民服务计划“三项计划”落地落实,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石棉县背包客下乡入村宣传社保相关政策、推广网上业务办理

狠抓“三个实施”,促进全民参保。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参保,入户调查完成率达100%,全民参保信息入库率达100%;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促进参保,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惠及企业410户,惠及职工20827人;实施社保扶贫促进参保,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255人,代缴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2312人。

全民参保推广宣传、政策宣传

推进制度改革,促进调待调薪、减税降费。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标准已连续15年上调,人均养老金由300余元提高到2000余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保持100%,惠及全县3.5万余名退休人员。各项保险费率持续降低,降低了参保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压力。

打造“四个人社”,推进便民利民。完善平台建设,打造“便利人社”。业务流程再造,打造“高效人社”。加大网上经办,打造“智慧人社”。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人社”。

精准施策 实现高质量就业

天全县人社局局长 罗遗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群众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近年来,我局始终围绕“群众满意是我们的执着追求”,拓渠道、兜底线、扩容量,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实现了“就业稳、人心安”的目标。

拓宽就业渠道,让外出务工户“出门有活干”。深化区域劳务合作,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定期招聘会”等渠道,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畅通了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三年来,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50场,送岗位下乡150余次,推送岗位信息200余万条,提供岗位数达4000余个,实现转移就业10万余人。

天全县订单式扶贫转班开班现场

开发县内岗位,让无法离乡户“县内有活干”。组织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与县内企业就业结对,加大各种优惠政策落实,鼓励和支持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做大做强,让企业、各类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吸纳农民工就业。三年以来,县内各类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农民工3万余人。

强化就业兜底,让无业可扶户“在家有活干”。在全县设置700余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无业可扶的贫困劳动力。充分发挥返乡创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利益联接共享机制,带动贫困家庭劳动者居家灵活创业就业。采用“1个项目+1笔资金+1名导师”的“创业扶贫工坊”模式,安排创业导师、专家对贫困户创业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提高贫困户创业成功率。三年来,引导1000余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吸纳农村劳动力0.5万余人就业。

立足职能 担负使命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芦山县人社局局长 徐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至上”的工作主线,以服务发展、关注民生为宗旨,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为目标,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以“目标导向”为指引,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有力确保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推动工作进程,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芦山县人社局劳监大队走访企业 

以“治欠保支”为重心,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强力保障劳有所得。围绕“治欠保支”工作中心,以建设项目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民工欠薪问题常态长效治理,紧抓“四项制度”和“两大机制”建设,实现连续3年春节零欠薪。

以“三个到位”为抓手,执法严明、调处公正有效化解劳资矛盾。一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到位;二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到位;三是劳动关系协商调解到位。近5年来,我县没有发生因劳动争议到省进京非访、没有发生因劳动争议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实现了企业与劳动者和谐相处、平等合作、互利共羸,营造了劳动者劳有所得、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设基层平台 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

宝兴县人社局局长 魏光东

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赋予人社工作的重要使命。让群众享受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是每位人社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才能让群众均等可及地共享人社政策红利。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凝心聚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基层人社服务平台,打通人社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保人员在宝兴县人社综合服务中心缴纳社会保险费

我们紧紧围绕‘四化’建设,不断提升人社服务水平:调整完善基层服务平台站点设置,基本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就近办”;持续开展服务基础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网上办”; 不断强化服务机制协同化建设,全力做到人社公共服务“一次办”; “练兵比武”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温馨办”。

此外,我局大力推行“村官代办制”,通过与基层服务平台站点设置,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甚至零跑路,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自2018年“村官代办”制度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300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质的服务,为民解忧,为民服务,为宝兴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红色教育示范基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