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高 李亚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成为现代产业工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党员和农村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因此,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应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课题之一。

如何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


●农民工党建工作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突破口


●农民工党建工作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5,是一支庞大的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和农村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和队伍回到家乡创新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四川省已先后回引农民工村干部2.5万人,占整个村干部队伍总数的9%,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7%,产业带头人和有致富产业的占51%。因此,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且能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集聚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中组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国农牧渔民党员2544.3万名,占全国总党员人数的28.08%;依据2018年相关数据比例推测,农民工党员总数约占全国工人党员总数的4.27%,全国总数约有27.61万人,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如何把这些骨干力量和广大农民充分调动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不仅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突破口,而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农民工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当前农民工党建工作总体上尚较薄弱,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流动性大,在客观上不便于管理;二是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进城后多在私企、个体企业打工,即使在体制内单位也多为临时工,一般企业或单位对农民工党建工作也不重视。因此,农民工党建工作的载体不容易固定,呈现多头复杂现象;三是农民工党建管理制度不健全。截至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农民工党建管理的相关制度或意见,所以农民工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不顺畅、党费无法及时足额缴纳、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等问题时有发生;四是一部分农民工党员的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对过组织生活不重视,少数农民工党员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成为党员“黑户”。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通过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予以解决。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户籍制、单位制的逐渐放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由于城乡流动性大、社会关系网复杂,加上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城乡基层治社会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由于农民工总体上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意识较淡薄、城市诱惑多样等原因,少部分农民工容易被不同力量利用,给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压力。因此,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亟需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新时代农民工党建工作政策和规划


●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工党建工作,加大农民工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


●做好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形势的科学监测等基础性工程


●加强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情况、社会融合情况、组织化情况研究




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最根本的取决于我国农村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广大农民工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到,农民工党建工作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党在农村的基层党组织的巩固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因此,农村各级党组织务必把农民工党建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工程来抓,加大农民工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出台适合本地的农民工党建工作政策和规划。

做好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建工作,首先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的现状和形势有长效的科学监测机制。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数量大、分布广、职业多样、价值多元、诉求各异、流动性强,因此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统计平台,加强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的年龄性别、婚姻家庭、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务工地点、行业岗位、技术特长、家庭收入、回乡意愿等基础信息做科学的监测。近些年,随着各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回流趋势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新生代的气息和特点。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并进行科学分析。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要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但是,由于当前城乡差距较为明显,“回引一批、动员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并不好实现,一些回引项目和政策“好看难兑现”,特别是村一级“最后一关不落实”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加强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情况研究。尤其对如何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如何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民工党建工作等进行重点研究。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进城农民工中,38%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镇的“本地人”。其中,已定居农民工中该比例为79.2%,对所居住城镇高度认同。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归属感越低,在500万人以上大城市中,该比例仅为16.8 %。从对所在城镇的适应情况看,19.6%表示自己非常适应,61.5%表示比较适应。其中,已定居农民工中,该比例分别是34.8%和57.8%。尤其新时代农民工回乡的意愿不明显,但在城市里的融入感又不深。如何增强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在社会急剧发展中的适应性,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合效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应是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还显示,在进城农民工中,26.5%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其中,3.5%经常参加,23.0%表示偶尔参加,15.3%参加过人大代表选举;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9.8%,在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占26.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偶尔参加的占56.3%,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如何有效地与流入地进行组织对接,提升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是当前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其中,要重点研究如何提升农民工党员的组织力,真正把农民工党员组织起来,把农民工人才凝聚起来,把广大农民带动起来。

(作者分别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所所长、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