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朝天建区30周年。

朝天地处秦巴山南麓、川陕结合部,因唐天宝年间玄宗幸蜀,蜀中百官在此接驾朝拜天子而得名,是北向入川第一个县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四川北向开放的桥头堡,素有“秦蜀锁钥”“川北门户”之称,享有“栈道之都、养生天堂”美誉。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市辖县级郊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川陕革命老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

30年来,在历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筑牢意识形态,强化理论武装,精心组织各类党内集中主题教育,加强理论阐释研究。创新开展“七进村社”宣传教育等活动,元西村、大竹村创建为全国文明村。把握舆论导向,持续讲好朝天故事,传递出朝天好声音。

坚持以事择人、严管厚爱,健全干部工作“三大体系”,实施人才集聚“五大计划”“五大行动”。坚持夯基筑底、守正创新,深入实施“强村行动”,推树基层党建工作跨省份、跨县区合作崭新样板,打造省际党建交流合作典范“川陕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创新“支部链接产业、党建引领发展”的“产业党建”模式荣获“全国地方新政优秀案例”。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创新推行“一核三元”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纵深推进“平安边际”“雪亮工程”,创新实施“家事法庭”“网格管理”,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坚持反腐倡廉、正源清流,创新开展“朝天问政、百姓问廉、机关问效”,还权于民,打造群众家门口监督的朝天模式。创新实施“小微权力入笼”工程,健全管住微权力的朝天机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和干事创业激情有效提升。以“清风明月•廉韵朝天”为统揽,构建起“1+25+221”廉洁文化品牌体系,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朝天环境。

三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21万朝天儿女紧跟祖国前进步伐,自强不息、团结拼搏、不甘落后、勇争一流,于艰难中砥砺前行,于奋进中开拓创新,战胜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血火考验,夺取了脱贫摘帽的决定性胜利,全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欣欣向荣。截止2018年底,朝天区GDP总量突破50亿元,是建区时的49.9倍;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3.37亿元,是建区时的27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97亿元,是建区时的440.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突破20亿元,是建区时的47.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2亿元,是建区时的88.2倍。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7项指标增速排位全市县区第一,书写了小区也能办大事、小区也能大发展的华美篇章。

△“川陕党建示范走廊”文化共建、共享活动。

△“1+6”多功能党群公共服务中心。

△“七进村社”文化惠民活动走进贫困村。

△朝天区把“问廉”舞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七进村社”惠民生,精神扶贫拔穷根。

△朝天区两河口乡两河口村村史馆。

△朝天区“产业党建”被评为全国十大地方新政优秀案例。

△朝天问政,实现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家风家训馆。

△川陕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启动仪式。

△朝天区通过常态化开展评先树模活动,培养文明和谐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