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樊邦平

10月18日下午6点,一辆满载鸡苗的皮卡车驶进了眉山市青神县黑龙镇肖坝村。穿过几条弯弯曲曲的村道,车子停了下来。

“潘慧英家到这里是小路,车子开不进去,我们只能把鸡苗抬进去了。”说完,司机曾大姐麻利地停好了车。

2019年4月,青神县机构改工作结束后,县直联办调整了全县各单位的帮扶村,县直机关工委成了挂联黑龙镇肖坝村的部门,4名干部每人联系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亲戚”,曾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曾大姐,全名叫曾晓玲,下班后经常“沉迷”于工作忘记接儿子放学,总是让朋友帮忙把孩子从学校送到兴趣班,而自己则到食堂随便扒拉两口饭,再默默到办公室加班。想起刚刚去装鸡苗,鸡场老板看到开车的是个女司机时,露出的惊讶之情。曾大姐笑称,我就是风一样的汉子。

数好鸡苗,曾大姐和敏兄抬着鸡苗向潘慧英家走去。

敏兄,章敏,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子,但从小到大,朋友们总说她是男儿性格,因此多数人称她“敏兄”。县直机关工委只有4名干部,为方便工作交流,4个人组建微信群,群名“四条好汉”就是她取的。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战斗”在政法战线,和群众打了9年交道的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下乡。她说,坐在群众当中就像回到家一样自在。

抬着鸡苗走了500多米的小路,潘慧英的家到了。潘慧英因患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经征求其意见,此次曾大姐为她送来8只鸡苗。

挂联肖坝村以来,县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张聪多次带着干部走村串户,了解贫困“亲戚”的真正需求,大家亲切的称呼她“聪姐”。她总说:“干部帮扶不能简单的以送钱送物了事,必须落到细微之处,下绣花功夫,扶贫要更注重扶志。”

7月底,考虑到猪瘟疫情,在征求群众意见后,她想到为贫困“亲戚”送鸡苗,但因天气太热,鸡苗存活率不高,所以将送鸡苗一事推迟到10月。天气一转凉,聪姐便将此事提上日程,为提高成活率,减轻困难“亲戚”负担,聪姐多次咨询养殖专家,选择3斤左右成活率高的大鸡苗。

“张淑华的家在那边,需要走一段小路。”“四条好汉”对困难“亲戚”的家早已熟记于心。一到肖坝村,便兵分2路,把90只鸡苗送到亲戚家里,并一一嘱咐:“鸡的疫苗已经打了,大鸡成活率高,你们只需要每天记得按时喂食就行了。”

先送完鸡苗的曾大姐和敏兄回到村办公室,天越来越黑。吃过晚饭的肖坝村村民陆陆续续来到村办公室外小广场活动,小孩打起篮球、老人跳起广场舞、中年人拉起家常。

曾大姐、敏兄和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帮潘婆婆剥豆子。潘婆婆的女儿、女婿都在外打工,自己种了7亩地的黄豆,光卖豆角和豆米,一年就有上万元的收入。每天晚上,潘婆婆就把豆角拿到村办公室外面,大家帮她剥。围着小桌子,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河边的土地又有老板来租了。

村民们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现在村里的土地大多数都承包出去了,不仅有土地租金,年纪大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还可以就近到地里务工,单独挣工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为群众着想和办实事,这些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聪姐那一队送完鸡苗回到村办公室外已是9点多,还有7个月退休的李大姐兴奋地说:“终于了了一件心事”。当聪姐问她是否饿了的时候,李大姐自豪地说,“年轻时侯下乡,经常忘记吃饭,空着肚皮跑,但是都感觉不到饿,就想把事情赶快做完,现在肯定也不饿嘛。”

皮卡车载着“四条汉子”来去匆匆,村办公室广场外的歌声穿透黑夜,映在她们满足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