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摄影 杨树 朱文博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挑起扁担郎郎扯/匡扯/上山岗欧罗罗……”川东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数十年来传遍大江南北。若是用四川的清音来演唱,再加上新疆的冬不拉、广西的壮族天琴以及古筝、琵琶等非遗乐器伴奏,会是什么效果?

10月19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推出“文脉颂中华”快闪活动——非遗正青春。4分钟的非遗快闪,向海内外展示了四川非遗中最炫曲艺、最牛技艺、最潮传人,让广大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下午两点,当《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响起,快闪现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的广场上便渐渐聚集起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悠扬的笛声,拉开了快闪序幕——清音演唱者的歌声婉转动听,伴奏的队伍更是阵容强大。既有传统民乐演奏常见的古筝、琵琶,也有各种少数民族乐器,大家共同弹奏出《太阳出来喜洋洋》熟悉而欢快的旋律,引来现场一片唱和。

伴随着欢快动听的歌声,两位川剧演员身着特制的演出服“唰唰”变脸。大熊猫、蜘蛛侠、表情包……各种改进版的脸谱看得大人津津有味,小孩哈哈大笑。附近卖风车的手艺人,扛着五色风车往人群里挤;不少身着汉服的男孩女孩在现场融入快闪中,成为活动中的一道风景。有意思的是,4分钟的快闪现场观众完全觉得不过瘾,演出结束以后,强烈要求再来一次。

据介绍,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四川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保护成果,展现四川非遗的当代创新实践,在中央网信办指导协调、省委网信办主办下,四川日报·川报观察特别推出了此次青春版非遗快闪,作为“文脉颂中华·非遗美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主题活动的一部分。

此次活动得到了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广泛支持。云南普米族的李长秀是四弦舞乐传承人,来川参加非遗节的她接到快闪邀请欣然答应,“我的任务就是拿着我们的民族乐器伴奏,很简单,但我在这里碰到了四川的非遗传承人,大家可以相互学习。”

来自广西的壮族天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秦华北,在快闪中更非常享受。他一边熟练弹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还情不自禁放声歌唱。秦华北说,“这其实正是非遗的魅力所在,大家用不同的乐器,一起演奏熟悉的旋律,很好玩,也很好听。”

来自新疆伊犁歌舞剧院的几位冬不拉演奏家,也身着民族盛装现场献艺。参与演出的杜塔尔说,他非常乐意能为为非遗推广出一份力,“我们想让大家了解新疆的乐器。”

伴随着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宣传推广,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各种非遗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罗丹阳和一众身着汉服的同学专程前往现场。他的专业是书法,喜欢剪纸,平时也爱穿汉服,“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我们年轻人非常愿意去呵护传承。”

敬请期待这部超燃的快闪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