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团走进朝天区,对该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亮点成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集中宣传报道。

参观学生防震减灾科创作品

当天,记者团首先来到了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参观由该校师生创作的地震报警器、地震预警等防震减灾科创作品,观摩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问学文明礼仪操和防震减灾三字儿歌快板操表演,对该校防震减灾与校园文化建设,科普教育与课堂教学,科普体验与社会联动有机融合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后纷纷点赞,一致认为该校防震减灾科普地方特色明显,将防震减灾知识有机渗透到学生日常教育之中,形式新颖、效果显著。

聆听东山庙水库地震宏观观测科普介绍

随后,记者团前往东山庙水库标准化地震宏观观测点,实地走访该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三级地震宏观观测体系建设情况,了解了该观测点地震宏观观测科普,以及家禽家畜、野生动物、植物宏观观测等工作原理,同时聚焦当地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问题,与基层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探讨。

“通过实地采访,我们对朝天区守护群众安全,以及应急机制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将把镜头、笔端更多地对准一线,把朝天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好做法、新经验加以提炼,突出特色,进行全面宣传与报道。”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孙奥表示,今后还将持续关注朝天区防震减灾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层次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防震减灾,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近年来,朝天区积极探索“三四五”工作方法,不断强化体制机制、设施设备、规章制度三保障,持续加强地震安全环境、安全工程、安全民居、安全景区建设“四建设”,着力推进应急工程建设系统化、应急预案编制全域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逃生演练全民化、应急响应处置现代化“五联动”,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使防震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功跻身全国、全省首批防震减灾示范县(市、区),先后8次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四川省防震减灾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