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罗之飏 文/图

10月11日下午14时许,阿坝州九寨沟县九寨沟小学,2019级五年级学生正在上一堂藏文课,授课老师龙么佐用电子课件向学生讲授藏文字母的读音,不时打开镶嵌在电子黑板旁的投影仪,将学生的作业投影到屏幕上纠正书写。

九寨沟小学2019级五年级班主任高书平展示“电子版牌”。

教室门口,一块名为“电子班牌”的多媒体屏幕上,班级课表、授课教师、天气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手指滑动屏幕,还可以看到专门为每个班打造的班级主页、校园风采,以及科普教学等内容。

“现在别说是纸张,就连粉笔都很少用到了。”2019级五年级班主任高书平告诉记者。2018年底,九寨沟县九寨沟小学等3所学校引入智慧校园,将日常的消息通知、班级活动、管理办公、家校沟通等各类应用进行数字化管理,彻底告别了校园里满墙张贴的纸张。

教师教学“帮手”

让有限的师资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

今年9月才刚刚原址复课的九寨沟小学,仍面临师资短缺难题。40余名老师,要承担近300名学生的授课任务,每名老师平均要担任3门课的讲授任务,生多师少情况下,不少教学任务“分摊”给了智慧校园。

九寨沟小学藏文老师龙么佐正在用“智慧校园”授课。

11日下午15时,结束藏文课的五年级学生不少围在教室门口“电子班牌”前,嚷着要看科普视频,高书平随手打开了一段天文知识视频,这段讲解太阳系行星构成的短视频让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随后,记者信手翻阅,“电子班牌”上防火知识、生活小窍门、生物地理等基础科普一应俱全。

“智慧校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龙么佐说。九寨沟县位于多民族聚居区,学校汉藏学生均有。在过去,向汉族学生讲授藏文知识时,龙么佐经常带上几大本厚厚的汉藏互译词典,现在,龙么佐遇到需要互译的词句,只需要打开手机上的智慧校园翻译程序,“除了特别生僻的人名地名,都能准确互译。”

除了电子班牌,在智慧校园里,还嵌有一个“精品云课”的模块。平时,老师可以把自己上传的课程推送给家长,让学生在家即可观看学习,适用于放假在家要自学的孩子。

不仅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师资力量下,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九寨沟小学支部书记薛黎明看来,智慧校园中内置的通知、请假功能,让发消息、考勤管理变成了“动动手指般简单的事。”在过去,学校门口墙壁上经常张贴着一大片纸质通知,而家长却经常反映没收到。

九寨沟县七一南坪中学,承载着全县90%的初中生生源,教师日常作业批改量非常巨大。智慧校园除了把器材申请,考勤签到等基础教学办公程序“转移”到网络上外,还在尝试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学生学情分析,“目前,只要通过扫描就可实现电子阅卷,还可同步进行学情评价,在网上一键生成问卷、表格,进一步辅助教学。”腾讯智慧校园运营总监刘超介绍,“扫描阅卷的方式非常便捷、高效。以一个班50个学生为例,扫描只要5分钟,阅卷2分钟就可完成。”

摸清学生“动态”

更亲近的家校关系帮助学生成长

10日下午17时许,放学时间到,九寨沟县九寨沟第一小学各年级学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扎堆涌出校园,而是在校门口排起了长队,挨个“刷脸”走出校园。第二天一早,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进入校园。

九寨沟县七一南坪中学的学生“刷脸”走出校园。

“除了最必要的智能门禁系统外,智慧校园建设几乎不需要额外采购硬件。”刘超告诉记者。智慧校园不用建机房和购置服务器,只要有网络即可,“成本不高,更契合民族地区教育需要。”

这种需要,在智慧校园一款名为“班级圈”的应用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班级圈”,九寨沟第一小学的家长,不时分享辅导孩子作业、指导孩子做家务、甚至带孩子一起旅游的动态,在“圈里”点赞已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腾讯智慧校园“班级圈”里的动态。

“这种方式能无形中增加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九寨沟第一小学二年级四班班主任袁丹丹告诉记者。不少对孩子缺乏关注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频发动态后,也自发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而“生性腼腆”的家长也开始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成长。

记者了解到,“班级圈”中的动态80%以上来自学生家长,智慧校园这一功能在九寨沟第一小学推出后,两个月用户数就增加了三倍。该应用和智能门禁一起,既能让校方监控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确保其按时上下学,又能了解学生日常情况,“既保证了安全,又能避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攀比,保护学生隐私。”九寨沟第一小学教科室主任张红表示。

目前,智慧校园的各项应用不仅在学校、家长层面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问题,这一应用已经进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视野,“接下来,九寨沟县将通过腾讯教育进一步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县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弥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九寨沟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李斌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