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周一A股如约大涨,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市场热点集中在以光大银行为首的银行股,而其它热点则表现平平。最能代表市场人气的创业板指数更是高开低走,全天弱势震荡。

周一表现最抢眼的就是银行股,除了次新银行紫金金行、青岛银行涨停,一直不显山露水的光大银行突然旱地拔葱,早盘一度涨停。受光大银行大涨影响,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联袂上涨,浦发银行上涨3.94%,平安银行上涨2.44%,中信银行上涨2.17%。

究其原因,应该与人民币升值和金融业加速开放有关,周末期货业已经全面放开了外资入股限制,加上以前券商的开放,可以预期大金融的整体对外开放力度会加大,特别是大金融集团的混业经营也可能提上议事日程,这可以从平安银行今年上涨近80%看出端倪。

但是,这种混业经营的预期只局限在一些大金融集团,如光大、中信和平安之中,次新银行股的大涨似乎也无法找到持续的理由。

诚然,就目前A股的估值情况来看,银行股的整体估值是最低的,但低有低的道理。

日前多家银行股权被司法拍卖,包括中原银行、江西银行、晋商银行、哈尔滨农商行、贵州乌当农商行、内蒙古银行、潍坊银行和赣州银行,但仅仅只有中原银行的股权成功拍卖,其余全部流拍,资本对目前银行股权的态度可见一斑。

此前,国内银行业也是利空显现,大连银行今年一季度业绩暴跌九成,锦州银行在2018年已经亏损50亿元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5到10亿元,包商银行被接管等等,这些都让很多投资者对银行股心有余悸。

单纯从市场角度看,目前这种相对弱平衡市道也难支撑大金融板块的持续上涨。

此外,周一虽然大金融挺身而出,但同时创业板和热点题材股表现却很一般,资金面捉襟见肘的窘境可见一斑。

就目前情况看,支撑银行股的利好因素是调减拨备预期下的业绩释放和混业经营预期,但没有强大的流动性支撑,市场只能发掘像平安银行这样的潜力品种,维持招商银行这样的优势品种,其余大多数还是只能脉冲行情。

最后我们谈谈金融开放格局下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态度。这一是看外资介入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二是看外资对中资银行股的估值考量。

从第一个方面看,早在去年就取消了中资银行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但到现在为止,除了北京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外资成为第一大股东以外,鲜有外资积极介入成为大股东的情况,这与外资担心中资银行资产状况有很大关系。

以前是相对垄断的行业,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差水平越来越小,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而大型银行的股权又可望而不可及。

其次,荷兰银行是第一大股东的北京银行市场表现并不算好,这似乎也让预期人民币升值,外资涌入会买低估值的银行股变得扑朔迷离,因为如果纯从市场交易角度看,很多银行股有更为便宜的H股,没必要为一点点汇率的变动而大举进军A股银行股。

因此,对于周一A股银行股的异动,还需观察后再择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