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艾 曾灵 川报观察记者 李丹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攀登者》里,井柏然饰演队长李国梁,成为了全片的泪点之一。

李国梁的原型是谁?这个担任着攀登者和摄影师的双重身份,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带着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再次登上峰顶决心的攀登者李国梁的原型,正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1956级校友邬宗岳。多年来,邬宗岳的汉白玉塑像,一直静静地伫立在成都理工大学。他首次登顶珠峰时在8000米以上采集的二云母花岗岩岩石标本,还有他“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攀登者精神在校园传颂,这也是理工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10月10日,记者采访到了邬宗岳的儿子邬前星、老师周绍文,在他们口中,这个将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攀登者留给了他们无尽的思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邬前星后来“子承父业”进了中国登山队,在周绍文老人带来的邬宗岳的书信里,他对母校的深情以及对登山事业的忘我让人动容。

体育苗子成了中国登山队一员虎将

1956年,在体育方面极有天赋的邬宗岳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知识,顺利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在成都地院,邬宗岳的体育老师正是仅年长他2岁的周绍文,周绍文一眼看中了这个品学兼优的体育苗子,在后来的举荐中,已到中国登山队担任体能教练的他郑重推荐了邬宗岳和另一个学生罗士明。

在邬宗岳妻子王明秀的回忆录里,1960年邬宗岳大学毕业前夕,国家决定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并从成都地质学院抽调邬宗岳和罗士明去参加执行任务。在大学里就接受关系到国家荣誉的这么重要的任务,邬宗岳是由衷的兴奋和铆足了干劲。特别是邬宗岳从未经过高山训练,第一次登山就两次运送氧气和物资到珠峰8500米的高度。由于他们表现突出,当时国家体委领导就要将他们二人正式调到登山队。登山队自此正式添了一员虎将。

首登珠峰,邹宗岳将二云母花岗岩岩石捐给母校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情节,方五洲向学生展示,交给恋人化石标本。在真实的历史里,邹宗岳向母校捐的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如今依然在成理博物馆诉说着历史,凝聚着成理学子的情怀,是这个大时代的见证。

邬宗岳一直牵挂母校,首次登顶珠峰时,邬宗岳将和罗士明在珠峰8000米以上采集了一些岩石标本。尽管天气寒冷又极度缺氧,邬宗岳仍以顽强毅力,细心采凿每块矿石,无论是麻岩、大理石岩还是石灰岩、云母岩,每块均为厚3厘米、宽6厘米、长9厘米,非常规则。邬宗岳用羊绒衣包裹着那些标本,背下山时,羊绒衣都磨破了。后来,二人将二云母花岗岩岩石标本捐给了母校,这些标本至今仍安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纪念父亲 儿子继承衣钵进登山队

1975年,时年42岁的邬宗岳受命带领一支突击队冲击珠峰。5月5日,在突击队向海拔8600米的最后一个营地进发之时,为记录攀登海拔8200米以上高度的运动员们与大自然搏斗的珍贵镜头,邬宗岳解开绳子,走在队伍后面拍片子。队伍前进了,邬宗岳却渐渐落在了后面。晚上9点左右,到达突击营地的队员们没见到他,立刻去行军路上接应,然而夜色茫茫,哪里还有邬宗岳的踪影。

5月28日,当登山队从顶峰下到海拔8200米时,只见邬宗岳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像机整整齐齐地放在悬崖边上,而人却无踪迹。下到8000米附近时,队员们看到在悬崖顶部风化岩石和冰雪混合的地方,邬宗岳已经长眠在珠峰雪白的怀抱中。

“那一天,我们全家都觉得天塌了。”邬宗岳的大儿子邬前星说。生前,为了登山,邬宗岳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孩子仍然对邬宗岳有特殊的崇敬之情。1983年从部队转业后,邬前星也选择到国家体委登山队。邬前星说加入登山队,“是想代表我们家人去看看老爸牺牲的地方。”

如今,邬前星一家只要经过成都,都会来到成都理工大学祭拜邬宗岳。他告诉我们,爸爸的遗体还在8000多米的山上,成都理工大学的这尊雕像是他们全家可以到达的唯一一个纪念的地方。

在成都理工大学橘颂园,这尊1984年落成的雕像背后刻着“向一九七五年五月四日攀登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途中壮烈牺牲的老校友——邬宗岳烈士致敬”的字样,35年来传颂着英雄的故事和精神,同样接受着理工师生的瞻仰和怀念。

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赓续攀登精神,创新实施“珠峰引才计划”“珠峰攀登计划”“教师发展支撑计划”三大体系,汇聚更多学术殿堂的攀登者,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加快攀登世界一流学科的高峰。

图片由成都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