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气温走高,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王刚医生除了重症监护室内的常规工作外,还把ICU里的“神器”冰帽、冰毯也拿了出来。“这个患者术后中枢性高温不退,虽然他不能言语,但给他戴个冰帽应该更舒服些,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保护脑细胞……”

看淡了生死 依然敬畏每一个生命

今年50岁的王刚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都工作过,对内科疾病的诊治有扎实的基础。工作中未出现过一次纠纷和差错,受到同行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在,他是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副主任。

从事重症医学医疗工作已有16个年头,重症医学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加强医护病房(ICU)的工作。送到他这里来的患者都是极危险的情况,病人常常是奄奄一息地被推进来,一进门医护人员就开始上演“生死时速”。他和科主任饶建带领科室的医生护士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帮助这些极度虚弱的生命与时间“赛跑”。“跑赢了”恢复健康,“跑慢了”可能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王刚就是那个带着团队,帮助患者一起与时间赛跑的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在王刚的眼中已是平常事,但他仍然敬畏每一个生命,无论患者的生存概率多么小,他都会拼尽全力拯救对方。因为他知道,这里就是患者最后的机会。

在工作中,王刚与患者直接交流的时间其实很少,因为他们被送来时大多处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状态中,病情稳定后又被送到其它科室。病床边的仪器成了王刚与他们沟通的“桥梁”。心率、呼吸、血压、SPO2、CVP……每每看到一开始还“跌宕起伏”的数据在他的治疗下逐渐趋于平缓,并最终恢复正常,王刚都会会心一笑。他会走到患者身边,轻声地说一句:我们过关了!

“患者生命垂危时就像走不动路的孩子,我用呼吸机、透析机等帮他们减轻‘行走的负担’,就像是扶着他们前行。再用治疗手段和药物帮他们恢复身体机能,最终实现脱离机器的帮助也能‘前行’。这样与时间赛跑就算跑赢了,就渡过了生命中的难关。”王刚经常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家属解释他用药、用器械的原因,让他们最大程度地理解这一精细又复杂的医学工作。

与家属沟通 帮患者提升生命质量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可谓他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因为看似患者在ICU里离医生更近,可是许多有创治疗的决定权往往是在患者家属那里,而不是医生。

多年以前,王刚曾接收一名因脑出血而入住ICU的大爷。患者进来时颅内局部出血、意识不清,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岌岌可危,需要迅速开颅做脑部手术。在与家属认真沟通后,子女中的一员爽快地签字确认手术告知书。可是,正当护士准备将老人推进手术室的关键时刻,患者多名子女中最小的子女站了出来,死活不让父亲在都江堰做手术。他认为脑部手术太过精细,都江堰这样的县级医院可能做不好,一定要把老人家送往成都的大医院找顶级脑外科专家做手术才放心,才算尽到了孝心。

可是,时间不等人,长期与时间赛跑有着丰富抢救经验的王刚深知,颅内出血的病人最要紧的是赶紧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减少颅内压力。一旦出血过多把脑部的其它神经压坏,轻则瘫痪,重则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而且,以病人目前的状况根本承受不起一路的搬抬腾挪,因为轻微的震动也有可能让颅内的出血点“井喷”。再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实力相当靠谱,完全有能力完成开颅手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家属一门心思坚持转院,想将急危重症患者转送出去,实在是极不明智的。

关键时刻,王刚给家属认真分析厉害关系,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患者子女,及时为老人做了手术。让王刚欣慰的是,老人在他的医学建议和健康科普下,坚持做康复训练和理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现在基本生活已能自理,他与患者家属也成了朋友。

提交请战书 最美逆行支援湖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王刚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发热病人的诊治及会诊工作。3次向医院党委提交请战书要求赴湖北支援,终于在2020年2月21日带领成都市第六批医疗队57人前往湖北武汉市武昌医院支援。到达武汉后他被委任为四川省第九批医疗队临时党委组织委员,兼任成都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都江堰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每周“996”的工作节奏,大家都需要补充体力和能量,但是早上发的牛奶他从来没有喝过,不是不爱喝,是怕上厕所。“当时物资相当紧缺,去的时候把我们医院仅有的几十套防护服都带走了,以防不时之需,我可不忍心因为一点个人的小事浪费这些‘金贵’的物资。只要是上早班就从早饭起不喝牛奶不喝水,一定会憋到脱下防护服才喝。防护服是一次性的,穿脱一次至少也要十几二十分钟,下班才脱的话可以节约了穿脱时间又能避免浪费物资,多好!”王刚平淡地说道。

在武昌医院支援期间,有不少国家级教授到病房查房,王刚虽然工作很忙并且承担了很多管理工作,仍然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这些教授曾经都是‘传说’,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现在就在身边肯定要跟到好好听一下。他们是大医生,看的比我们多想法肯定不同,跟着查房可以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看他们怎么思考病人和医疗方针。他们站的高度和思考的纬度确实不同。”王刚回忆说。每每听到有哪位大医生要来,他总是早早做好准备,把自己需要汇报的工作整理好,在现场更是做好笔记、提好问题。

在武昌医院,王刚倡导精细化管理。一位70岁的退役老军人,平时饮食清淡。细心的护士发现医院定点提供的饮食偏辣,老人因此食欲不佳,便将自己带来的八宝粥给老人食用,并鼓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王刚带领医疗队为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日常一幕。小到每天对患者的一声问候,大到定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都只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当发现病人缺乏生活物资或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时,王刚和队员们会及时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和安抚,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支援。“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对患者身体和精神多方面的治疗,能有效帮助病人改善病情。”王刚深有体会地说道。

病房内,王刚凭借精湛的医术救治病患;病房外,王刚又化身医疗队队员们的“大家长”。他带领队员们反复学习防护流程和注意事项,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健康状况,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队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王刚说:“作为队长,在协调做好各项医护工作的同时,我有责任确保医疗队队员‘零感染’,一个不落地把队员们平安带回去。”

2020年4月,王刚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的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2020年8月,王刚被成都市医学会、成都市医师协会评为抗疫先进个人。同年,又被都江堰市卫生健康局授予都江堰市第三届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荣誉称号,以及第八届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对于这些荣誉,王刚说自己很珍惜组织对他个人的肯定。作为一名党员会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带好科室的新人。王刚还十分肯定地表示,“若有战召必回”。

华西社区传媒首席记者 沈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