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肖雨杨 摄

10月5日,四川博物院巴蜀青铜厅涌入大量参观者。当75岁的何小锐结束一场讲解,参观者情不自禁地伸出拇指赞道:“讲得太专业了!”

这个虽然普通话还不标准,却有着丰厚专业知识和得体仪态的业余讲解员,5年前加入川博志愿讲解员队伍,是川博中年龄最大的讲解员。馆里的年轻人都亲切地称他“何爷爷”。

今年国庆期间,何小锐每天都会出现在川博,为广大游客进行义务讲解。

何小锐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退休后他报名参加了川博的志愿者考试,并被录取。为提高普通话发音,他请馆里的年轻人将标准普通话版讲解词录下来,回家后一遍一遍练习;为弥补文物知识,他潜心阅读学习《中国通史》《中国敦煌壁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等文物图册和书籍;为普及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他鼓励自己的老伴儿也报考了志愿者。就连他的外孙与外孙女,如今也是川博的“小小讲解员”志愿者。

“没有一分薪酬,只是凭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心甘情愿被博物馆‘占用’业余时间!”何小锐说,“它给我晚年的平淡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

刘军丽是四川旅游学院的一名教师,2012年加入川博志愿讲解员队伍。普通话过硬的她时常辅导何小锐进行普通话发音练习。“当何爷爷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文物真是‘活’起来了。”刘军丽表示,何爷爷从学普通话开始到攻克专业文物知识,层层闯关背后是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