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黄大海

9月29日,“致敬祖国·我和祖国共成长”全省监狱系统“十大历史记忆”故事汇在眉州监狱举行,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等共计400余名党员干部代表参加活动。

故事汇以沙画、快板、舞蹈、讲述、小品、情景剧等多种形式,逐一揭晓并生动回顾四川监狱“十大历史记忆”,集中呈现了四川监狱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监狱法治建设的丰硕成果。

附:四川监狱“十大历史记忆”

挺进深山建监狱  垦荒开矿创基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贯彻毛主席“三个为了”指示精神,一大批征尘未洗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和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远赴深山,扑进风雨,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茫茫高原之上白手起家、徒手建狱,开启改造人、改造自然的漫漫征程。

平叛捍狱卫政权  青山处处留英魂:正当四川劳改事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场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骤然降临。1956年,川西地区风云突变,武装叛乱战火四起。面对穷凶极恶的叛匪,广大劳改干部拿起武器,迎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新生政权、维护社会安定的铜墙铁壁。

自力更生永向前  无私奉献写忠诚:广大劳改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镇守“火山口”“炸药库”,顶日头、转山头、啃馒头、数光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他们一年四季、长年累月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前行的道路上矗立起一座座忠诚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改造征途不畏难  特殊学校育新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监狱开始开办育新学校,至1989年达到42个。90年代,成功创建3所部级、20所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在提高罪犯文化、教育转化罪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八劳”会议上,习仲勋同志称赞劳改干部是“攀登十八盘的勇士”“改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

依法治监铸根基  公正文明彰法治:从《劳改条例》再到《监狱法》颁布实施,四川监狱始终坚持把崇尚法治、彰显公平正义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特别是2006年以来,大力实施规范执法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与“两厅两院”全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长期难以解决的减刑难、保外难、刑释安置难等执法难题有效破解,推动依法治监不断迈上新台阶,监狱执法的社会公信力持续提升。

抗震救灾创奇迹  千里转移献大爱:“5·12”特大地震使四川监狱经受严峻考验。全省监狱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是“千里大转移”行动,深入雪域高原腹地,辗转23个县市,累计行程13000多公里,紧急转移阿坝监狱1900余名罪犯,创造了零脱逃、零事故、零死伤的救灾奇迹,被哈佛大学列为政府应对巨灾的经典案例,中央政法委将此作为全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重要内容。

破解困局启征程  自强不息扬新帆:2006年以前的四川监狱,安全事故频发,罪犯脱逃高发,监狱企业资不抵债,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面对多线作战、矛盾叠加、隐患突出的严峻形势,四川监狱痛定思痛、力破困局,坚决退出高危行业,强力推进企业破产减负,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万余名工人、3000余名原就业老残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四川监狱由此昂首阔步、轻装前进,迈上了乘势奋进的跨越之路。

科学规划绘蓝图  布局调整谱华章: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监狱开始了布局调整探索。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机遇,顺利实施四川监狱历史上规模空前、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布局调整,全省监狱转移至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四川监狱几代人的命运由此迎来新的机遇。

规范管理立标准  现代监狱塑形象:四川监狱按照“四个统一”要求,从狱政管理、劳动改造现场标准化管理发轫,纵深推进全员化、全领域、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打造“人精神、物整洁、事规范”管理新形象。2018年1月我省《监狱管理规范》正式纳入四川省地方标准,3月四川省监狱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全国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标准化已成为四川监狱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年三步谋跨越  四型监狱创一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厅(局)党委站高谋远,坚定实施三个“五年三步走”发展战略。2009年起,通过第一个五年三步走,成功构建大安全、大执法、大教育、大建设、大保障“五大体系”,2014年,实施第二个“五年三步走”,成功建成平安、法治、信息、文化“四型监狱”。2019年,开启第三个“五年三步走”新征程。十余年来,全系统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监狱形态、治理能力、队伍面貌实现历史性飞跃,全省监狱正在由跨入一流向引领一流嬗变。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