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在这10多天时间里,我们仿佛又回到去年战疫最紧张的那段日子,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心里想着的都是如何才能把德尔塔病毒传播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8月4日,省卫健委防疫专家组组长、省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祝小平对记者说到。

自7月23日绵阳发现我省首例省外输入性德尔塔病毒新冠患者,随后多地也相继发现确诊病例。在这场卷土重来的疫情中,控制病毒的扩散是打赢这场遭遇战的关键。为此,担负着病毒朔源、病毒基因测序、管控区域科学划分等职责的省疾控中心专家们再度进入的紧急状态。疫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关键,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久顺,中心急传所所长、主任医师袁珩,中心急传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刘伦光……省疾控中心众多的专家立即行动起来,以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阻击德尔塔病毒的防疫战中。

行动迅速  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7月23日绵阳发现首例患者后,正在中心的周久顺立即与袁珩等4人一道,驱车前往了绵阳。“我们连换洗的衣物都不及拿就直接从单位出发了。”袁珩说。车上,为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几位专家的电话就没停过。一到绵阳涪城区,周久顺、袁珩等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他们最清楚此时慢半拍就可能遗漏战机,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与德尔塔赛跑。

“我们主要任务就是为当地提供指导,对当地的防控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讨,然后提出具体的防控意见。”周久顺告诉记者,刚到绵阳那几天也是最为紧张的几天,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4点,一切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各种信息都需要反复核对,只有精确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就在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们飞速赶往绵阳的同时,在成都的专家也开始了迅速的行动。祝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设在省卫健委的防疫指挥部,这里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去年防疫最紧张的时候,祝小平几乎天天都在这里。而这次,祝小平也是一样,作为专家组组长,不仅要在宏观上对各地信息进行研判各种信息,做出准确的定论,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拿到第一手资料。

其实,除了这些工作外,周久顺、祝小平等专家还要把研判、调研等结果,以及防控建议撰写成材料,为省上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苦点、累点都没什么,只要我们所做的事能为防控起到作用,一切都值得。”祝小平说。

在绵阳出现首例患者后,泸州、成都、宜宾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确诊病例。还在绵阳的周久顺、袁珩又立即从绵阳赶回成都,参与成都的防控战。

同样,在泸州出现疫情时,刘伦光第一时间就从成都出发赶往泸州,对这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毒进行朔源,在患者所在的单位以及经过的地方,进行调查划分出管控区域。几天后,他又赶往了宜宾,继续着全力阻击病毒扩散的工作。

认真细致  抽丝拨茧寻找病源

“由于德尔塔病毒是变异病毒,也给我们的防控措施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周久顺告诉记者,尤其是在成都出现确诊病例后,面对这个超过2000万的大都市,人员流动大,省内外人员交流多,要在多大范围里设置管控区,这些都是最为棘手的问题。需要综合各方的信息,与相关部门协调、商讨,站在科学角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划分。

“发现的确诊病例就像丢在湖面的一块石头,产生的波纹就是需要管控的区域”。祝小平说,但需要管控的“波纹”到那里为止,却是需要科学研判。由于确诊患者中有的行动半径大,经过的地方多,这对管控区域划分带来的巨大的难题。大了会影响更多人的生活,小了可能造成遗漏,从而带来不法挽回的后果。

流行病学调查是防扩散的关键。对于袁珩来说,在绵阳首例确诊病人的调查中,除了反复了解当地的流调情况,从中找寻蛛丝马迹,从而形成完整的传播链条外,还要对患者的活动轨迹进行仔细的研判,找到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袁珩说,在一般人看来或许很容易,但真正在进行调查时确需要非常认真和仔细,如果仅仅是一个环节的大意就可能放掉一个感染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给当地提供了科学的管控区域和重点核酸检测人群建议。

而身在泸州的刘伦光也同样认真仔细地研判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患者可能接触到的人。由于这例患者是从省外回来的,这对病毒的朔源也带来了困难。刘伦光告诉记者,在流调时经常需要与外省进行核实和通报。同时,在当地的情况也必须一站不漏的汇总,然后一一排查。

在记者采访时,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此次防控中,广大群众都十分配合,管控区里大家没有任何的怨言,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大家秩序井然排队,几名确诊患者也是自己主动进行检测发现的。“有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与德尔塔病毒的防疫战。”专家们都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