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近日,一首名为《妈妈别上班》的儿歌火了。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那句“妈妈别上班儿呀妈妈别上班儿,妈妈要是上班儿就没人陪我玩儿”的歌词,配上视频里可爱的孩子,让人心听着心都化了。但网友发现,这句词的后半句却是“妈妈就算上班儿,也挣不了几个钱儿”。不少人质问:什么年代了,歌词里还会出现这么枉顾事实、充满歧视意味的话?

更重要的是,这首歌的创作者,不是什么儿童,而是一个成年男性,他曾经的儿歌作品,不乏“爸爸在外打拼养活这个家,你在我心中最最伟大”等对爸爸的赞美。可见,那句争议歌词不是什么童言无忌,而是披着儿歌“羊皮”、充满成年人偏见的恶意。这种儿歌没听出来有什么正能量,反而会给孩子不良影响:传唱歌曲劝妈妈别上班的小女生,长大后会不会认同这首歌?

网友揪着这首歌不放,并非小题大作。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这些年却愈发成了一个敏感提法。相反,女性赚不了什么钱、能力不如男性、只负责貌美如花等价值观反而很有市场。这些思潮影响下,打着传统文化的“女德课”赚得盆满钵满,听完课的女性纷纷辞职在家相夫教子,放弃经济独立权;打着“女性至上”旗号的自媒体也赚得盆满钵满,让男性给自己买买买、求婚要下跪、既要会赚钱又要把自己捧为女王等倡议,让很多男性喘不过气来,也加深了社会对“争取女性权利”的误解。择偶标准更暴露了一切:公园相亲角里,女生“硕士以上学历”成了父母噩梦;都市职场剧里,女性再怎么努力,最后找到一个比自己各方面更强大的男性伴侣才算“成功”——无论是什么阶层,无论是“女德”还是“女性至上”,女性一旦被放到“家庭”这个场景里,“应该比男性弱一点”都变得天经地义。这不叫什么“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不是彩礼给得多,不是要求男性全面照顾女性,当然也更不是鼓励任何一方放弃对事业或家庭品质的追求。它从来应该是双方面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在感兴趣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受世俗的羁绊;在家庭中,可以根据各自性格分工,而不是性别分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是压垮某一方。只可惜,在各种利益驱使下,这种简单的本义被弱化,“妈妈上班也赚不了几个钱”这种儿歌占据了市场,让本是一张白纸的孩子,从小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爱好、能力和未来。

儿歌不是儿戏。童年时的教育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现代社会工作分工早已不像远古时期“男狩猎女采摘”那样依赖性别。男生也可以喜欢舞蹈,可以热衷教育,女生也可以喜欢航天,有足够独立的经济能力。重视儿歌、动画片等对孩子的影响,避免孩子被偏见捆绑,才能让他们的发展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