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陈碧红

9月19日,记者从都江堰市档案资源转化利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共都江堰市委办公室(都江堰市档案局)、市档案馆首次发布了自主策划、自主设计出品的动漫短片《档案生成记》和《灌州印记》档案原创明信片,并发布了近年来都江堰市档案资源转化利用成果。

近年来,都江堰在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利用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该市档案馆入围全国首批市(县)级国家一级档案馆,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授予了“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从档案文献编纂里梳理城市发展脉络

据介绍,都江堰以档案文献编纂为抓手,深入挖掘和梳理城市发展脉络,把一个个零星分散的“城市片段”连接成了可阅读、可感知的城市记忆。

发布人介绍,近年来都江堰先后编纂出版了《都江堰百年档案记忆》《灌县1937—1945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都江堰档案遗珍》等档案编研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其与辽宁省档案局、沈阳市档案局、东北大学档案馆合作的《赵泉天生平系列照片档案》在2017年成功入选首批四川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从档案研究成果里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2018年,该市档案馆联合西华大学、都江堰管理局共同发起成立了四川李冰研究会,参与完成了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的开放课题,起草的《叠溪地震次生洪灾史料解读》《叠溪地震次生水灾的规模、范围、水文参数与分段特征》等论文,成为了成都市乃至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文献参考。据介绍,今年都江堰市参与的《宝瓶口的防洪功效及安全性研究》课题已获得四川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的立项审批。

此外,都江堰市档案馆收集整理馆藏档案信息,编纂形成了《南桥——创建和变迁中的几个故事》等反映南桥历史变迁的文章和资料,成功助力南桥在2017年进入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从档案查询服务里温暖城市民生大众

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都江堰市档案查阅总量达到1.8万余人次、利用档案总量近13万卷(件),年均档案查阅量超7000人次,年均档案利用数超5000卷(件),惠及民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大邑县70多岁的袁女士前来查询其丈夫病故后的生活困难补助相关档案,以解决其生活困难补助费办理问题,档案工作人员通过查询找到关于其丈夫的遗属困难补助相关文件批复,成为了袁女士申请困难补助的珍贵凭证;原灌县水泥厂职工刘先生前来查询自己1982年的招工档案,以证明曾从事特殊工种,进而申请有关政策待遇。工作人员对原灌县水泥厂1982-1996年的所有档案进行了逐一查阅,最终查到了刘先生1982-1994年期间在原灌县水泥厂从事特殊工种的工资表。

从档案文化宣传里彰显城市人文气质

如何让沉睡在档案馆的资料变得有活力?

据介绍,2019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推出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第九集《都江堰西街——和为贵》,其中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卵石竹笼”筑坝由来、诸葛亮“和为贵”治蜀思想和“雁门关”“僚泽关”等故事资料,正是由档案工作者提供的。

档案馆珍藏图片被制作成了明信片

同时,都江堰还陆续开展了档案历史文化展、“印迹——老灌县老照片展”、《新联心•梦起航》等系列主题活动。今年6月,还举行了“回眸千年都江堰”——都江堰市历史档案图片展,展出了100张都江堰历史档案图片,让众多的档案信息、史实资料、文物古籍,更加鲜活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