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居民、职工出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开通多趟公交线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平台

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9月10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了解到,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正按照“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工作要求,对标世界银行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强大的软环境竞争力。

当好“店小二” 瞄准生产生活痛点难点 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不久前我们的公司遭遇困难,多亏了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的帮助,才度过危机。”提到前段时间的困境,富通集团(西南)管理总部安全总监吕友平感叹政府服务是“及时雨”。

原来,在世警会期间,成都市内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控较为严格。受管控影响,富通集团购买的氯气无法及时运输到厂区,而氯气对该企业的工艺流程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企业即将面临停产。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了解情况后,立即与交警部门取得联系,在总体管控的前提下,与交通运输部门协商设计氯气的运输路线,并协调上海、江苏等地交管部门,协助为企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提供便利,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给我了们很大支持,反馈的问题都会及时处理并跟踪落实,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吕友平说,公司从2007年入驻高新西区以来,发展一年比一年好,2018年营业收入与最初相比涨了近10倍,现位居西部地区同类企业第一,“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非常明智。”在吕友平看来,公司日渐向好的发展路上,成都高新区对企业服务不可或缺。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通过整合部门、街道、第三方专业机构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打通渠道,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开展多维度企业服务,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政企社”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缩短流程,提高效率,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对于这一点,去年入驻高新西区的普诚创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员工卜海艳也深有感触。“公司落户之初,周边出行不太方便,我们向相关部门反映后,他们很快就协调开通了公交路线,缓解了大家上下班和出行压力。”卜海艳说,“他们还会根据各公司的具体情况配备专人沟通,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瞄准企业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保障生产要素的供给,以此促进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员工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搭建“朋友圈” 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 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在创立之初,便确立了‘中国新硅谷、国际花园城’的战略定位,‘新硅谷’这个词就意味着我们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平台创新处处长周彬表示。

针对“工业粮食”集成电路产业,成都高新区已经建成了成都IC基地和“芯火”双创基地两大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加速集成电路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IP复用、MPW以及测试设备成本往往很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低于市场价对企业开放,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享受到低价优质的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周彬说。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IC基地的受益企业之一。“我们通过成都IC基地提供的专业集成电路测试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成功开发了USB3.0 PHY IP核,该产品是国内唯一通过兼容性测试的IP产品,已完全符合USB3.0 协议的物理层标准规范和USB协会的兼容性测试要求,同时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项技术上的技术屏障。”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马会林介绍,“成都IC基地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研发测试成本,极大推动了我们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发展。”

8月29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迎来了蜂巢互联-博世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的落地。该项目将通过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嫁接全球先进制造企业技术人才的优势,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制造业的发展效率和速度,助力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得益于成都高新区优良的发展环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正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规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492.4亿元,增长18.2%,产值总额占成都高新区工业产值规模的约85%,有力保障了全区工业整体增长。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穿戴产品制造基地项目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将为成都高新区保持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高位增长持续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金凤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育基地

“城市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中,最为核心的是人才。城市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状况、城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供给能力等因素,均对营商环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指标。”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咨询顾问黄爱麟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唯一的一所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座落于此。这不仅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为落户功能区的企业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凭借“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成都高新区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平台,比如,促成电子科技大学与京东方共建联合研究院、与华为共建联合实验室,加快人才要素集聚,构建发展共同体。同时,深化与电子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引入“产业教授”模式,推动企业人才“走进”高校,培养产业化的思维,也让科研人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走出”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上个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成都高新区杯”西南分赛、成都柔性显示工业设计大赛相继在成都高新区落下帷幕。记者了解到,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电子科技大学选派的参赛队伍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5项及“优秀组织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

除此之外,为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企业对电子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成都高新区积极促成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正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工厂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后才能上岗上手,而在实际生产线上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几乎是不现实的。成都高新区出资1000万元,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高仿真显示模组实训生产线,学生在这里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后就能直接上岗。”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杨仕清说,这种定制化、模块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帮助学校为本地企业输送了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关新闻

深化“首证通”改革

“一次办、马上办”比例提升至75.86%

为深化“首证通”改革,今年9月,《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9—2020年)》提出,在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首证通”审批模式,综合运用“行业准入提示清单+数据共享+协同监管”方式,开展“照(证)前辅导”“证照联办”及“证证联办”审批流程优化。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该局加快推进涉企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梳理办事指南,优化办事及审批流程,完成审批流程、审批要件等汇总,形成新的办事指南并对外公开。通过试行告知承诺制管理、建立“首席代表”制度、建设网络行政审批系统,“一次办、马上办”比例从3.45%%提升到75.86%。

“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试点“首证通”改革,打通“先照后证”改革最后一公里,实现获取证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快1天就能办好,系统性地解决“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

告知承诺管理是“首证通”推广方案中的审批流程之一。据了解,今年8月开始,成都高新区对大型连锁食品经营企业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实行“申请人告知承诺制”。经过评审,书面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可免于现场核查,申请材料齐全的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原来的流程大约要等一个月,现在当天就拿到证了。”8月8日,成都星巴克咖啡东方新希望天祥分店拿到了首张通过该模式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该店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当天申请当天拿证”的体验,给企业创造了便利。

同时,为提高企业和市民在窗口咨询申请事项时的效率,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今年建立了“首席代表”制度,由该局授权委托设立的“首席代表”需熟知该窗口所有事项办理程序、准备材料,统一咨询接件、当场办理。被充分授权的“首席代表”,就如同窗口的“CEO”,及时地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便捷、优质的服务。

此外,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今年还建设并完善了网络行政审批系统,与“首证通”审批系统对接,实现了“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线下取件+快递送件”模式,缩短了审批流转时间。

成都高新区将建法治文化“六大品牌”

为形成一批既具高新特色、又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法治文化精品,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氛围,近日,成都高新区启动法治文化品牌建设。

据了解,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将持续到2020年底,成都高新区将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围绕依法治校示范创建和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围绕诚信守法企业示范创建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围绕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新型城乡社区治理,围绕“法治好声音”“普法矩阵”建设,推动机关、校园、企业、社区法治文化项目建设,和法治文化阵地、载体项目建设共“六大品牌”建设工作,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创作一批法治文化产品,举办一批特色法治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载体,培养一支专兼职法治文化队伍,健全一套法治文化工作机制,初步建成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高新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

交子金融梦工场

获“2019年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青年文明号”称号

9月9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以及共青团成都市委联合举办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建设“青春聚力工程”——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大比武活动落下帷幕。经层层筛选,成都金融梦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2019年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青年文明号”称号。

交子金融梦工场分三期建设金融科创园、交子金融科技中心、金融麦田创孵载体,以科创园、加速器、产业园层层递进形式,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金融麦田年内投运后,交子金融梦工场载体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规模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目前,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已聚集国内外金融科技团队161家,汇聚金融科技研发人员4000多人。

“下一步,交子金融梦工场将继续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做到文明创建逐步‘提档升级’,为助力成都市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贡献青春力量。”成都金融梦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 记者:黄启恒 闫静 袁也然 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