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观察:杨星月

图为蜀玉实业有限公司整个生产线的中央控制系统

春争日,夏争时,江油争分秒。

智能化、自动化、生态化……当下的工业制造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冲击着原有格局,转型升级、量变质变,江油工业时不我待。

继往立新,工业发展需要新思路

新常态下,江油工业经济走到了一个矛盾交织、困难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

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上半年,全国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绵阳回落0.1个百分点,面对如此下行趋势,江油顶住压力,迎难而上。

新常态是困难期,也是机遇期、分化期。为准确找到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症结,市委书记周涛先后走访了解了蜀玉实业、泰潽贯迩、晟睿泰塑业、鑫达新能源等数家企业,进车间、看产品,听意见、问建议。

在各类工业产业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谈现状、理思路、想办法,讨论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的特点、亮点、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举措。在不久前召开的江油工业强市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周涛代表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重要位置,重振江油工业雄风,真正让工业在江油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进程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

面对新形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树深扎根’。”就是江油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江油完成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9.6亿元、增长17.1%的优异成绩;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更是达到了246.9亿元、增长19.7%,实现规模工业利润15亿元、增长率高达43.8%。“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正有力实施。

转型升级,借力聚势迎来新征程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步子会越来越快,而通过3至5年努力,智能制造、高端装配有望成为江油新的支柱产业。

在2010年前后,由于设备老化,加之重质碳酸钙行业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量大、粉尘污染严重、环境保护问题突出等问题,蜀玉实业的经营逐步陷入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死循环”。面对发展困局,江油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关心指导。蜀玉实业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淘汰了落后产能,推出了“年产100万吨碳酸钙精深加工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并与江油华丰投资集团达成了合作发展的共识。今年年初,由国家级的设计单位咸阳非金属研究院设计、总投资2.5亿元的新厂已建成投产。

蜀玉实业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已经全面开启,四川鑫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同样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作为四川省、绵阳市和江油市重点建设项目,鑫达新能源一期项目自2017年1月动工建设伊始就备受瞩目。2018年9月,项目竣工进入试生产,在其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顺利产出纯度为99.8%的聚甲氧基二甲醚优质产品,创造了国内同类企业生产线全流程打通的最快记录。与此同时,2018年6月,一期项目被国家工信部纳入“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集成建设系统。12月,公司还被四川省评为首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绿色工厂)和绵阳市优秀民营企业。

狠抓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谋布局、促发展,在制定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特点,选准着力点,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江油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发展基础依然较为坚实,攀长钢、六合锻造、清香园等知名企业数量较多、产业分布广泛。

结合江油实际,市委市政府聚力推进“工业大会战”行动,积极构建“一区多园一走廊”工业发展新格局和新机制,大力实施“五统筹三协同三优化”政策,推动江油工业由“粗”向“精”,由“散”向“聚”的转变。

六合特材入围“2018年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皇龙智造获得“2018年中国制造业年度盛典冠军企业”……标志着以攀长钢为重点,六合锻造、长祥特钢、新川特钢等企业为支点的冶金企业联盟层级攀升。

与此同时,鑫鼎新材料、万利化工、翠微建材、万升钢构等企业也逐渐形成了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材、光电材料多元化发展体系,推进江油新材料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江油省级“小巨人”“高成长型”“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2户。市高新区马力全开,龙凤、武都、含增等传统工业集中区振翅蹄急,江油工业产业的“含金量”不断攀升,逐步走上了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之路,产业发展方式开始向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