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成栋  王眉灵

9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铁路集团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吴新红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从修建成渝铁路开始,至去年底实现运营里程达到4950公里,覆盖全省18个市州,并全面融入全国高铁路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去不复返’,‘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吴新红看来,转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路网通道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投产。这也拉开了四川铁路建设发展序幕。此后宝成、成昆、襄渝、遂渝、内六等一批干线铁路相继投用,西南铁路织线成网。

2010年5月12日,全国第一条市域铁路、省内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灌铁路开通。此后,成绵乐、成渝、西成、成蒲、成雅等陆续建成投用。迄今,高速铁路里程已达998公里。

截止去年底,四川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950公里。目前,四川省共有6条客运专线、10条干线铁路、8条支线铁路,覆盖全省18个市州,地级县市形成铁路网格局。

其次,是列车时速从“30公里”到“300公里”。

目前,四川省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成渝高铁的300公里/小时,是1953年的10倍。速度提升的背后,是机车设备从蒸汽时代跨步动车时代。1999年,四川正式告别蒸汽时代。2014年,首次配属了20台HXD1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四川进入和谐交流机车时代。截至目前,四川铁路配属机车569台。其中,和谐交流机车228台。2009年9月,成遂渝动车组开行,西南铁路跨入动车时代。

再者,旅客发送从以“万人次”到“亿人次”计。2018年,集团公司累计完成旅客发送2.93亿人次,是1953年的81.6倍。1953年,四川省境内仅有成都至资中、资中至永川2个方向的旅客列车,目前四川省图定旅客列车就有458对,其中动车有365对,占比80%以上,成为主流车型。

第四,服务从“单一人工式”到“综合数字化”。进入21世纪,每年春运盘踞在成都站站前广场的购票“长龙”慢慢消失,通宵达旦排长队购票成为记忆。

巨变的背后,是铁路客运服务从“单一人工式”到“综合数字化”的划时代巨变。在购票、进站上车和乘车体验上均实现质的飞跃。目前,旅客通过12306网页和手机APP购票的人数占全部购票总量的80%以上。在进站上车环节,从排队人工检票到自助验证检票,再到刷证进站乘车,进站更加高效便。在乘车体验环节,四川实现了从成渝铁路的“万国”列车到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大转变。“快”之外,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也都有了质的提升。

最后,货物运输从“山货出川”到“川货出国”。70年间,四川铁路货物从最初的煤、钢、矿等较为单一的品类逐步扩充到商品车、食品饮料、电子电器、药品等28个大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展货运通道、创新货运产品。其中,沿江班列于2018年1月开行谱系化产品,已开行703列;中欧班列(成都)于2013年4月开行,目前已开通境外25个城市、连接国内沿海沿边14个城市,累计开行3929列,占全国开行量的1/4,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带动进出口贸易额1020多亿元;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都)辐射东南亚、美洲、欧洲等54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1月正式运营,仅去年就开行221列,往返总货值超过1.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