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蒋君芳

9月17日,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发布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相关数据。70年来,服务业增势强劲,规模不断扩大,比重逐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952-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0.9亿元扩大到8304.0亿元,年均增长10.5%,超过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8.0%上升到的54.1%,占据过半江山。成都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历经“二三一”转化为“三二一”,实现“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与工业并重”转变。

打下“半壁江山”,并不容易。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解放生产力,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悄然萌发新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0.9亿元增加至1979年9.1亿元,实现三个翻番,为改革开放后成都服务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吹起,党和政府逐步转移工作重心,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以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各项经济改革随之逐步启动,全市上下狠抓机遇,凝心聚力抓改革和谋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服务业也实现快速提升。1980-1991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从10.7亿元增加至103.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12.5%。199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升至44.4%,高于第二产业比重6.6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实施,成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服务业增长速度在两位数快车道中稳步前行,2000年-2012年,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成都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依托全市优质产业、重点企业,不断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几年来,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经济质量稳步提升。2013-2018年,服务业年均增长8.9%,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达8304.0亿元。其中,以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医疗健康、教育、家庭服务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全市服务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70年间,成都服务业对成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支撑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8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3%,比1952年(17.0%)提升44.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24.2个百分点。

社会效益稳步提升,服务业对全市税收、就业贡献突出。2018年,服务业实现税收1994.4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67.5%,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64.8%。

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服务业从业人数491.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52.7%,比1978年提高32.3个百分点,比一、二产业分别高37.7和20.4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同时,服务业也是全市投资主力军,2018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847.3亿元,增长11.1%,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1%,后续拉动作用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