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吴晓铃 吴梦琳 摄影 韦维 吴枫

“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大型融媒报道于7月26日正式启动,7月27日,川报全媒体记者和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丛苍一行来到了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物馆和宝山遗址,用行走寻访的方式,探访古文化遗址,讲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璀璨故事。

1950年以来,城固境内(共)发现了700多件商代青铜器。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器与宝山遗址商代遗存关系紧密,属于同一族群的“杰作”。如今,在城固县博物馆,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批青铜器的风貌。这批出土于湑水河、汉江两岸广袤土地的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地域特征显著。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青铜器是商代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城洋一带是商代青铜器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出土地区”。城固青铜器的发现填补了汉水流域商文化研究的空白,以数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馆里有哪些珍贵的青铜器文物,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

作为馆里的镇馆之宝之一,1976年于城固县宝山苏村出土的商青铜兽面纹方罍,大气精美。这件青铜器高51.2厘米,面宽15.3厘米,底面宽12.8厘米,侧宽11.8厘米,重21.25千克。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丛苍曾参与城固宝山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他介绍这件青铜器制作精美,方唇,直颈,圆肩,弧腹,凹底,肩两侧施牛形首一对,背面腹下部有一羊首盖、颈四面各施一道扉棱,盖和握手皆饰倒置卷角饕餮纹,握手纹饰以细阴线纹表现,颈部以扉棱为界,饰一对相对的夔纹,组成饕餮面,肩部两面各饰一高浮雕,卷角为两部分,上部为涡纹间饰夔纹,两面各有五个涡纹。

城固博物馆馆藏文物

除了这件文物,1980年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的商青铜兽面圆尊也颇为精美。其通高23.8厘米,口径18厘米,腹径22.7厘米,腹深20.1厘米,圈足径13.5厘米,重3.211千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饰二道凸弦纹,肩膀饰一周夔纹,等距离施三个高浮雕的牛马首,腹部为三组饕餮纹,肩腹上下界饰一周珠纹,足饰一周夔纹,足上部有三个椭圆形镂空,制作较精。

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在这里,也有一批青铜面具。赵丛苍说,1976年10月,在城固县苏村小冢发现了23件青铜面具。这组青铜面具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扎。面具脸壳外凸内凹,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器形为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你能清楚看见,这里出土的面具,和三星堆出土的面具造型还是有所不同。”

打卡完城固县博物馆,专家记者一行又直接前往宝山遗址。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原公镇宝山村,占地约50000平方米。1990年,赵丛苍在城固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宝山遗址,并对其先后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青铜器。其中,新石器时期的“倒焰窑“和殷商时期大量独具特色的陶器的发现,使城固宝山遗址声名远播。

如今,遗址上方已经被填平,上面长满了农作物。赵丛苍在这里回忆其当初发现这片遗址的趣事。他说,宝山遗存是仰韶、龙山、殷商时期和两汉时代的叠压文化层堆积,其中殷商时期文化遗存信息最为丰富,“宝山遗址的发现,对于全面认识汉水上游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