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孟祥林 攀枝花观察 彭莉

川报观察记者 王代强

9月12日,凉山州盐源县黄草镇格郎河村,200余亩绿色烟叶齐垄成行,长势喜人。该片烟叶种植基地由村里流转给公司,村民通过劳作和收取土地流转费,实现了双丰收。

“全靠攀钢钒捐资150万元,治理了格郎河河道河堤,防洪功能大大提升,让荒滩得以复垦。”格郎河村村委会主任苏文光感激地说。

治理河道、修公路、以购代捐……两年来,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简称攀钢钒)倾力帮扶格郎河村脱贫攻坚,聚焦当地群众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开展力所能及的帮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村已退出贫困村。

实施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原来在河边地里有种庄稼,可是到雨季就被冲掉,太可惜。”回想以前的情景,格郎河村村民杨保生连连摇头。

基础设施是乡村经济的“生命线”、村民生活的保障。

针对格郎河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特点,攀钢钒找准制约产业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的瓶颈,有的放矢规划扶贫项目,尽力帮助格郎河村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攀钢钒先后完成格郎河村村道硬化工程、格郎河村坡改梯生产用水蓄水池及管路改善性维修项目、新建村卫生室项目。此外,格郎河村跑山猪养殖场建设项目也正在抓紧施工中。

村道硬化了,路好走了。村民们开始大量养羊、养鸡。

“为了这条路,攀钢钒派出专人对口施工,克服了大量困难。”指着家门口不远处通往集镇的路,村民杨包发说,他家养了40多只羊,就通过这条路卖出去,“就像一条致富路。”

在村民杨歪散家,大伙儿围坐一起唱民歌、吃火锅、聊家常。“攀钢生产的炉子真好使。”杨歪散说,这炉子用柴少,做饭、烧水、烘烤都可以,还清洁环保。

去年以来,攀钢钒向该村捐赠了新型生物质炉61台,改变了村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并助推当地移风易俗。

“以购代捐”帮助销售土特产

“我家今年种了土豆4亩、燕麦3亩、荞麦2亩、花椒7亩。”村民许林川说,因为不愁销路,他和很多村民都扩大了种植面积。

为何不愁销路?原来,攀钢钒在当地开展了“以购代捐”。帮助村经济合作社销售土特产,联系攀钢生活公司与该村搭建学习平台和农超对接平台,传授农特产品市场培养和销售方法,协调土豆、燕麦、荞麦上市时间和产量。

就这样,攀钢生活公司在盐源县以购代捐,2018年购买土豆和苹果各约20万斤,荞麦面粉约6万斤,花椒油约24000瓶,核桃约5.9万斤。

此举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去年,该村集体经济从10.29元/人增加到96.32元/人,激发了村民种植农特产品的热情。

今年上半年,格郎河村共有31户农户参与了全年4个扶贫项目的工程建设,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增收152490元。

具体而言,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攀钢钒指导村社组织和动员当地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学习管理经验和施工方法,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家乡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如今,许林川学会了做混凝土,杨包发的技术得到了提高,工钱也涨了起来。

“我们将扶贫、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以党建‘联创共建’,援建了村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暖冬行动、微心愿活动、党员爱心捐款活动。”攀钢钒有关负责人说,去年,攀钢钒向格郎河村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99.3万元,助力该村脱贫摘帽。

(图片由攀钢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