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南 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文 肖雨扬/摄影

“这些相册我就放在床头,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翻一翻,感觉就像我自己到了这些地方。”9月8日下午,83岁的杜学钊摸着堆在桌上的厚厚一摞相册告诉记者,73岁的谭毓曙就坐在他的身边。杜学钊是谭毓曙的高中语文老师,多年来他一直想去川西北旅游,但年龄大了,身体实在不允许。谭毓曙就在旅游的时候拍了照片做成相册,送给杜学钊,带着老师在照片上旅游,前后已是有了15本。

图左为谭毓曙,图右为杜学钊

老师的一句话让他做起了相册

谭毓曙和杜学钊都喜欢旅游,但是年龄大了以后,杜学钊由于身体原因没办法出去。“我不喜欢故宫、西湖这些景点,一直想去川西高原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去看看。”杜学钊笑着说起了事情的原委,“他每次出去回来以后就到我这里来摆龙门阵,我就委婉地跟他说,能不能把拍的照片给我两张嘛。” 2007年,谭毓曙有次旅游回来到杜学钊家里闲谈时,杜学钊跟他提起了自己的想法。

谭毓曙旅途中的摄影作品↓↓


“因为我本身自己也有做相册的习惯,就干脆顺便多做一本给杜老师。” 从那时起,每次谭毓曙旅游回来都会给老师做一本相册,这一做就是十多年,最开始做的是简单的照片集,到后来就做成了比较精致的相册,如今已经有15本了。

“他对我的学业影响深刻”

“杜老师对我高中的学业影响深刻,像杜老师一样,读北大中文系是我的梦想。”这是谭毓曙在回忆杜学钊文章里的一段话。杜学钊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1962年来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谭毓曙正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既是语文老师,也兼任班主任。“杜老师个子很高,平时戴着黑边眼镜,围着围巾,很有五四青年的风度,我们这些学生都很崇拜他。” 谭毓曙说起了当年高中时对杜老师的印象,“杜老师当年带的是语文,尤其重视作文,班上五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作文后面他的写了详细的评语,有时候评语比作文还要长。”谭毓曙还记得很清楚,当时他写过一篇作文标题起的是《十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杜学钊看了以后,在评语里写道“7+8=15”。

在杜学钊眼里,谭毓曙那时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小伙子,“用四川话来讲,他那时是不多言不多语的一个人。”然而就是这个内向的学生,在杜学钊的影响下,原本喜爱数理化的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班上和谭毓曙一样因杜学钊而爱上文学的人,还有很多。

从师生到邻居到老友

高中毕业以后,谭毓曙就经常到杜学钊家里去看看老师,五十几年来从未间断。“我家就住在学校附近,说起来,和杜老师不仅是师生,还是邻居,家里人都和杜老师感情很好。”谭毓曙闲的时候,就到杜学钊家里来“摆龙门阵”,泡上一杯茶,一坐就是半天。

“以前杜老师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才十几岁,杜老师中年的时候我还是青年,现在他是老头,我也是老头,两个老头更有话说了。” 谭毓曙说完后,两人都笑了起来,在谭毓曙看来,以前他们是师生关系,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如今他们更像是一对无话不谈的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