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郭慧琳/图文 泸州观察 郭荞璐/视频

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敦和村,有位老爷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世全,今年69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潭火龙”的第九代传承人。不光在村头,他在泸州市也是小有名气。

初次见到刘世全时他身穿一件白色衬衫、一条深色裤子、脚踩着布鞋,手上提着黑色塑料袋,背稍许佝偻,面对外人拘谨,也不太会表达。

这样朴实、内向的第一印象,和锣鼓喧天、走家拜户了半生的省级非遗“马潭火龙”传承人似乎有些不搭。但只要是演出,刘世全便是另外一个人——参与了数百次演出,下到走街串巷,上到大型演出。

刘世全带着团队在胡市镇“舞龙”(胡市镇供图)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胡市镇,一睹老爷子真容。

刘世全在家里排练。魏冯摄

结缘

师傅游说他学舞龙,一开始觉得“拜年”像叫花子

刘世全最早接触“火龙”时,已经31岁,一开始他是拒绝的。“以前和师傅在高坝打工,就找上我,问我耍不耍火龙,当时觉得懒得走,要到处露脸,拉不下面子,就没同意。”

刘世全的师傅没有轻易地放过他,“隔三差五的就来问我,喊我学火龙。”面对师傅的“纠缠”,刘世全犹豫了,将此事儿告诉了自己的老伴。“我喊他去学,免得一天到晚和那些人打牌,本来就穷,输赢不大,但是输了可惜啊。”刘世全的老伴说。

刘世全和老伴在家里。魏冯摄

但害怕、紧张,就能不上场?那是不可能的。“师傅当时就说,多上两次场就习惯了。”硬着头皮,刘世全还是去了,这是刘世全第一次跟着团队一起去“拜年”。

刘世全口中的“拜年”,其实就是带着团队挨家挨户去表演舞龙,有时能得到点“打赏”,他形容一开始,觉得去“拜年”像“叫花子”,难为情。“有的人看到我们就把门关了,但是有的看到了多远就会摆好鞭炮,有的也会给红包,有时候几十,有时候12块钱。”而得到的这些红包,刘世全表示,是给整个团队的,不是个人。

除了心头的畏难情绪,舞龙也是门“技术活”,也有技术难度。“刚开始耍腰洞,就是龙中间身体那一截,学了没得好久就过年了,喊我上场。当时紧张得很,大家都在看,害怕别人笑,拉不下面子,一个姿势不对,师傅就打下来了。”刘世全说。

“人到中年了还被打,不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吗?”有人曾问过他这个问题。

刘世全说:“有啥挂不住?错了就是错了,改就是。”

磨了段时间,再加上老伴的支持,刘世全踏上了“火龙”之路,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走了38年。

信念

走街串巷可不算“表演”,还能动就要“舞”起走

曾经有很多人会问刘世全,这样一个问题——“过年,你们是如何表演的?“

刘世全总会反复纠正:“那个叫拜年,不是表演。”

老爷子的信念里,表演是有专门舞台,有观众;走街串巷,没有表演的仪式感,只能算拜年。

在实际表演时,对“表演“的较真贯彻的更彻底。刘安华说:“父亲在指导我们动作的时候,最严格,一个动作都错不得。四年前我刚开始学舞龙的时候,没少被他骂,就是在训练耍龙头和龙尾的时候,最难,其他的都还好。主要是那个龙头,又重,特别不好掌控。”

龙头面前的圆球被称为“宝”,龙始终随着“宝”动。(胡市镇供图)


刘世全记得有一回,舞龙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会向“龙”浇铁水,直到“龙”被烧来只剩“龙骨”,才会结束,现在为了安全起见,将铁水换成了礼花。虽说在舞龙时会全副武装,避免被烫伤,可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以前他每次回来,脚上都是泡。”刘世全的老伴说。

家人问他痛不痛,刘世全回答:“习惯了,不是啥大问题,我们有候补的人,一般都会把动作做完。”

每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刘世全和他的团队,便会将“龙”拿到河边烧掉,他说:“要送龙归海”。

如今,为了安全起见,舞火龙时浇向火龙的铁水现在换成了礼花,其余的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扎龙技艺和舞龙套路;每逢新春佳节,刘世全依旧会带上自己队伍去挨家挨户“拜年”。

传承

物色传承人被拒绝多次,回头再找儿子当“徒弟”

在刘世全家里,一眼能扫到别墅小高层、木头做的天花板、咖啡机......条件不差,为什么还要继续去舞龙?周围村民都劝他,别干了,反正也赚不了啥钱。

“我跟他说,你年纪也那么大了,干脆就不要出去舞龙了嘛,但他就是要自己出去,他说‘反正我要舞起走’,还动得了就都要干。”刘世全的二儿子刘安华也曾劝父亲别干过。

“要传下去。”在刘世全眼中,这是师傅留给他的使命,自己不带头舞,更加没有人愿意传承了。

“自家人好下手,找别个更难了。”刘世全选择传承人的第一目标,刘世全是瞄准了自家的孙子。“孙子跟我走了一次,中午饭吃了就跑回来了,说懒得走,丢人得很。”接下来,刘世全把目光放在了两个儿子的身上,“不愿意,拉不下面子,懒得走。”这也是两个儿子拒绝的理由,为此,父子间还发生过口角。

“想有个人来接班,年轻点、合得拢的、身体好、体力好的、正经的。”刘世全提出了对“继承人”的要求,也走访过5、6户人家。“就是平时认识,觉得还不错,问他们要不要传承这个,但是都拒绝了,第一是懒得走,第二就是拉不下面子。”刘世全说,不止一次上门,均遭到了拒绝。

想来想去,还是去找两个儿子比较好,几经游说,两儿子同意了。“以后我们两兄弟来做了,就打算找点年轻人来一起搭班子,正月间就懒得挨家串户地去走了,重点拜访那些大老板。“对于传承,二儿子刘安华有自己的想法。

如今,偶尔能在小学里看到刘世全的舞龙影子——他将“火龙”带进了学校,每周三都会去一次胡市镇中心小学教课。“自己出钱扎了条小的龙,教他们咋挽、咋舞龙。”

“儿子愿意传承,我心头的石头就放下了,完成了师傅的交代。”刘世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