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君

财经网报道,近日有用户称,自己在微信群聊中讨论过一款雨伞,随后就收到了电商平台的短信推送。

不仅如此,不少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相册、面对面聊天中的内容都可能已被“窃听”,因为收到了与此相关的精准广告推送。从技术上看,分析提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中的商品信息并做精准推荐毫无难度。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输入法、公开WiFi、运营商等方面。对于电商广告投放平台来说,接入第三方数据库的行为非常普遍,基本可以算是标配。

近年来,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频发,成为老百姓的心病,也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十分严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良之徒利用网络随意收集、非法获取、擅自使用或者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日益突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尽管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公民隐私保护的问题不但未得到有效解决,个人隐私被恣意侵犯的现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想想真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大数据时代,手机近乎被“监听”,“用户”在网络世界近乎“全裸”,怎样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是公众面临的重要问题,却远不是公众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国家和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言人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法工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加紧推进起草工作,将按照立法工作计划,适时提请常委会审议。

这部广受公众期待的法律终于开始了立法进程,或许有望让个人隐私尽快地摆脱“裸奔”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