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明海

8月16日上午9时,邛崃市冉义镇的一片稻田里,涌入两百来人——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安徽、福建、湖南、重庆、贵州、云南、汉中等地种子站、种业公司、农科院代表,以及四川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和省内21个市州农业农村分管局长、种子管理站站长等。

8月16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邛崃市人民政府主办,一场名为“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暨水稻‘藏粮于技’科技论坛”在邛崃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华安、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胡培松等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也获邀出席。

这些人为什么齐聚于此?因为这片2000亩的稻田里,藏着一座宝库:近200个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据了解,从今年3月,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筹划,围绕水稻发展实际需求,在邛崃市冉义镇选择了2000亩稻田作为水稻“藏粮于技”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区。

“展示区征集了长江上游包括杂交稻、常规稻、专用稻、早稻、彩色稻等类型近200个新品种,集成示范水稻机直播‘种肥药一体化’、绿色防控、规模化节本增效等适宜西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栽培技术,以及高端生态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吕火明介绍。

据了解,此举旨在通过建立大面积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模式的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优化调整水稻品种品质结构,不仅能更好满足种植户对不同生产需求、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要求,同时也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更期望能大力提升川米的市场影响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院将继续依托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优势,重点加强四川省主要水稻生态区最适专用优质品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高效智能农业作业扶持标准、优质加工工艺集成等应用,为科技协同专用化机制模式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培育方式等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持,加快推动四川省水稻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