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发自上海

“徐则臣老师,祝贺你,获得茅奖啦!”“你好,请问作家出版社的展馆怎么走?”“我们人文社一共有两本书拿下茅奖,消息公布后,大批读者赶过来买书。”这是8月16日上午,上海书展现场的几个声音,所有的激动,都源于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刚刚揭晓,《人世间》(梁晓声)、《牵风记》(徐怀中)、《北上》(徐则臣)、《主角》(陈彦)和《应物兄》(李洱)5部作品获奖。“押中宝”的出版社反应神速,不仅在书展现场设立获奖作品专区,更加大供货力度,加印全部排上日程。

继著名作家阿来之后,41岁的徐则臣也喜提“茅奖最年轻获得者”的称号。同时,《北上》也获选“中国好书”、入选“五个一工程”奖,可谓收获满满。茅奖公布时,获奖者之一徐则臣正好在上海书展现场做自己的新书发布会。面对读者的祝贺,徐则臣表达了感谢,面对媒体的追访,他也相当淡定。《北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上海书展的新经典文学的展位上,迅速打出了“徐则臣《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红色提示牌,掀起了抢购热潮。《北上》责编陈玉成告诉记者:“《北上》在获奖前就已经发行了6万余册,获奖后,出版社立即安排加印10万册,确保库存充足,应对这一波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徐则臣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都有相当深入的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曾于今年4月,推出《北上》前传——《莫尔道嘎》《日月山》《最后一个猎人》,四川文艺出版社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水边书》《夜火车》《跑多远才能回到家》《这些年,我》《一号投递线》《孤绝的火焰》6部作品。本次上海书展,这些书全部在四川出版展馆上架,茅奖的加持,让徐则臣的这些作品成为四川出版最火畅销书。

梁晓声的《人世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全书115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十多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茅奖之前,该书已拿下多个大奖,包括“2018年度中国文学好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年度小说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等。得知获奖消息的梁晓声也很平静,感谢记者的来电祝贺,他坦言:“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这于他而言,是与获奖,同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展馆,《人世间》的备货在获奖消息传出后一小时,已经被销售一空。该书责编李钊平透露:“我们现在马上加印3万册,专供书展期间,各渠道销售,后续准备再加印5万册。”

陈彦的《主角》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主角》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作者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2018年10月19日,《主角》曾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尽管曾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等戏剧界大奖,但对于文学界来说,陈彦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这一次,他是绝对的“主角”。对于获奖,陈彦很高兴,但也很淡定。正在西安老家探亲的他,向所有人表达了感谢,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这个故事表面看是写了一个秦腔角儿的起伏史,更重要的是一个四十年的社会进程史。刚好是我伴随着这个社会进程一同成长的,我心里有很多关于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感受。所以我借这个秦腔角儿的口,一舒胸中的块垒。”

该书责任编辑李亚梓告诉记者:“该书之前已经印了84000册,今天我们已经通知加印3万册。”

本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共有两部作品拿下茅奖,徐怀中的《牵风记》和李洱的《应物兄》。可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厚重之作。军旅作家徐怀中如今已90岁高龄,李洱的这本小说则让他写了13年,“在2005年春天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还是一个30多岁、将近40岁的人,满头青丝,13年之后我已经年过五旬,大家从我的声音当中能听到苍老。不过我听到另外一种说法,我更感兴趣的说法是,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发现,这部小说确实值得写13年,我自己也认为值得写13年。”李洱坦言,“十三年过去了。我想,我尽了力。”上海书展的人文社展馆,两本书在获奖消息公布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分别销售近百本,人文社发行部负责人王秋玲告诉记者:“在各家网站上,都是几百册的数量在继续,有个别的已经快断货,开始在预售了。”同时,人文社已经通知印刷单位,两本书,各加印十万册。

附:获奖作品简介

《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 · 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 · 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 。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 船老大夏氏师徒、 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 无锡出发, 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 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 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 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 2014 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 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 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 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主角》

陈彦 著

作家出版社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到。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人世间》

梁晓声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世间》(三卷本)是作家梁晓声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115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十多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记录,也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文学献礼。梁晓声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他说:“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七八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佳作。

《牵风记》

徐怀中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女学生汪可逾,路经“夜老虎团”驻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相识,成为这位年轻指挥员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是美的化身,小说因她牵出了一段段战争岁月的甘苦。荣升为旅长的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踌躇满志,前程无限。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让二人走向凄苦与悲怆。骑兵通信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勇敢果决,为齐竞所看重,也颇受女性青睐。但他时常自我失控,终于酿成了悲剧。在出生入死的战火中,汪可逾、齐竞、曹水儿等人的命运有着怎样的演变?那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滩枣”又该如何功德圆满,死而无憾?小说血色唯美,空灵奇崛。既有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与大自然神奇关系的表现,亦真亦幻,拓展了战争文学的创作空间。

《应物兄》

李洱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小说最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汉灿烂出于其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本书中发现自己。